竇少華當即朝趙德昭行禮道:“啟稟官家,嶺南道都監曹固回報數戰皆勝,故遣使來問,是稍微放緩攻勢還是一鼓作氣平定嶺南。”

    趙德昭沒有回答,他也不清楚如何選擇才是相對最優解,故而像往常一般詢問諸人:“諸卿以為如何?”

    “若嶺南之敵反掌可滅,則無需匆忙平定嶺南。”陳佑出了自己的見解,“如若戰機難得,當迅速掃平。”

    “何也?”提出問題的是馬青。

    安排曹固、黃通接手嶺南戰事的時候,大家想的是用嶺南來練兵。這一年多來,效果還算不錯,培養了一些中層將校,隻要有缺,立馬能填上。

    陳佑這時候突然提出嶺南戰事可以結束,著實叫人有些難懂。

    所有人都把目光放在陳佑身上,他不急不緩地地開口,語調平穩:“自太祖建製到如今已十年有餘,各地藩鎮陸續歸於朝廷。揚州寧郡王身在洛陽,僅以子權軍政事;錢塘吳越王多次請求入京朝見官家;府州、靈州皆數請內遷。唯有定難軍,不尊子,不服朝廷。”

    他停下話語,眾人卻都明白,他這是想對定難軍下手了。

    一時間隻有趙德昭依然仔細傾聽,其餘幾人一個個在心裏盤算現在是不是動定難軍的好時候。

    “黨項李氏盤踞夏州逾兩百年,若不及時清掃,恐怕銀夏之地隻聞李氏而不聞子。”陳佑麵色嚴肅,“現如今中原安定,江山已固,正當以堂皇之軍掃除不臣,黨項李氏,不可不除!”

    “契丹現在是什麽情況?”

    陳佑話音剛落,王樸就開口詢問。

    “不準什麽時候就會南下襲擾。”陳佑臉上浮現出無奈的神情,“四月的時候契丹攻邊境州縣沒得好處,據細作回報,蕭思溫這兩個月一直請求契丹主率軍增援,也不知道契丹主會不會同意。”

    遼國換皇帝後也就前兩三年叛亂多一些,到現在政局基本穩定。好比周國穩定下來就想平定定難軍,難保遼國會不會安穩時間一長突然就想南侵周國。

    馬青出自己的見解:“若能平定嶺南,便早日平定了吧。我攻銀夏之地,契丹必不會坐視。要麽以雷霆之勢驟然滅黨項,要麽做好兩線開戰逐步蠶食的準備。”

    竇少華接過話頭:“若是如此,先調集大軍嚐試一戰平定難軍,同時也要做好攻勢不順,戰況持久的準備。”

    “守好北境就成了。”王樸定下基調,“平定嶺南之後調人接手北境兵馬,以守勢為主,銀夏之地則以攻勢為主。”

    竇少華詢問:“那就讓曹固、黃通奮力平嶺南?”

    “請官家降旨。”王樸朝趙德昭一禮。

    趙德昭依然是十分暢快地答應下來,絲毫不似一個皇帝。

    隻是此時都沒人在意,諸人接著商議軍事。

    陳佑開口:“契丹主耶律璟賞罰無章、嗜殺不已,或可令細作鼓動部族叛之。事若成,也可使契丹一時無力侵我邊境。”

    馬青看了他一眼:“待樞密院六司齊備之後,交給諜報司負責。”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