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澳大利亞政府見中國籍的人越來越多,他們采用了限入政策,迫使著黃水娟和宣曉瑜隻好從越南、菲律賓、緬甸、孟加拉國,招來了許多男女礦工,當然女人是做礦上的後勤和服務等工作。不過,把這些人插入在中國老兵中,很快就會被調教成半個中國人。黃水娟和宣曉瑜給礦工們的待遇又好,從醫療衛生到孩子的教育,全實行中國式的教育。甚至,讓許多澳大利亞的人,都十分羨慕這些待遇,想進入礦上工作。

    由於,礦上的老師,大都是國內派來搞義務教學的老師,這裏的學生可以回到中國參加高考,進入大學後,跟國內的居民一樣,可以,在國內找工作、安居落戶,也可以回澳大利亞中國企業工作,或是自行創業。增加了他們擇業的機會,吸引了許多當地人的眼球。當然,加入彼得巴托組織的人,其子女通過彼得巴托的介紹,也能享受中國人的待遇。這就使得許多的本地人,紛紛加入這些組織,長久以往中國文化自然會成為這裏的主流了。

    文樂當年製訂的同化計劃,采用這種方式,已經逐步同化掉了朝鮮、蒙古、越南、菲律賓,現在中南半島,也被同化的差不多了。而俄羅斯的西伯利亞、阿拉加斯、內華達等地,也將會在逐步同化之中。畢竟,這是從根子上,潛移默化的進行改造和培養,本地人會從習慣上和教育方式上,先接納這些思想。隨後便會一步步的緊跟這種時沿和先進,最後徹底地成為中國的忠實追隨國度,若幹年後,成為中國的一部分,也是正常的事。

    黃水娟和宣曉瑜倆人想不到這些事,她們隻知道堅決執行文樂的布置,接受子薇的指揮調度,做好每一項工作。春節過後,她們到澳大利亞來檢查工作,到了礦區第三中學時,聽到校長告訴她們一件事,說是學校的老師萬旭,從國內帶來一個少婦,找到校長多次,要替這個少婦安排一份臨時工作。問他們是什麽關係,他說是大專班的同學。可是,校長看倆人就跟夫妻一樣,怕這孩子不學好,連忙告訴了黃水娟和宣曉瑜。

    聽到萬旭帶了一個女人來住,宣曉瑜心裏不由緊張了起來。黃水娟明白她的心思,拍了拍她的肩膀,表示了安慰後,倆人沒讓校長等人跟著去,徑直去了萬旭的住處。

    說起這個萬旭,跟宣曉瑜之間,還真有一些難以明說的關係。宣曉瑜和黃水娟不同,黃水娟是80年頂職進廠的工人,同年底就懷上了孕,次年開春就嫁到薑家,薑鐵鑄是薑家長子,當時廠裏分不到房子,就跟公公、婆婆一大家擠在一塊住。宣曉瑜是84年技校畢業進了鋼廠,86年跟薑家老二對上了象,88年生下了薑萍萍。倆人一直沒舉辦婚禮,到了90年才在莎莎的關心下,住進了扣板廠的房子,補辦了一個婚禮。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