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何遙琴的爺爺,是在公社文化站工作,帶著家人住在公社裏。何遙琴隨父母親住在公社中學,相距有三華裏的地。何遙琴的父親是家中老大,每天都會去看望父母,以及還沒成年的弟弟,幫助父母做一些家務活。為此,引起了老婆的不滿,好在何母還算是明白一些事理,在老公的哄勸下,也沒做出什麽過火的事。反正,婆媳不和的事多著呢,隻是各家矛盾的產生原因不同罷了。這種事在我國是到處可見,也不足以為怪。

    而何遙琴的母親,說起來也奇怪,自生下何遙琴之後,就始終懷不上孕。讓她一心想生個兒子的願望,一直是難以實現,卻又無可奈何。到了七十年代未,老爺子落實政策,得到回原大學工作的通知,他們一大家人,也就回到了市裏。何遙琴的父母,因為爺爺工作的大學附中人員超編,要進入附中,需要等待幾年。何遙琴的母親不願意麵對著婆婆那張臉,就拉著老公,到離公公、婆婆家有十多公裏遠的郊區中學工作。

    何遙琴的父親跟自己父親商量後,覺得讓她們婆媳分開,也可避免家庭矛盾。於是,他們一家三口就到郊區中學去了。何遙琴小時候,不受奶奶的喜歡,由當小學教師的媽媽領著帶大。因此,她是會獨立行走後,就混在小學校裏了。農村裏的小學,也沒多大的講究。五歲多一點,就正式上小學一年級了。從小跟著父母學習的內容比較多,剛回到市裏就參加了中考,成績相當不錯,升入了高中學習。

    當時,高中實行二年製教學,父親帶高二的課程,何遙琴母親為了節約家裏的電費,就讓她晚跟著父親一起,去高二年級上晚自習,或是聽複習課。她父親在幾次的測驗中,見到何遙琴的成績非常不錯,在為自己班上學生高考報名時,也是突發若想,給她也報了一個高考的名,意在讓她鍛煉一下,熟悉高考的氛圍,為來年的高考做些準備。沒想到何遙琴是一考即中,給了其父母親一個意外之喜。

    由於,何遙琴當時年齡太小,隻有14歲多,還不滿15歲。父親為她填報了爺爺所在的大學,也是想孩子有個照顧。她爺爺自然是喜歡了,萬分高興地讓何遙琴住進了家裏。任誰都沒想到她叔叔和嬸嬸,是極為的不滿。畢竟,家裏隻有四個房間,老爺子要有個書房,其餘三間,老爺子夫妻一間,何遙琴一間,她叔叔和嬸嬸一間。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