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翰林院是育才,教才,史書纂修,經筵侍講等之地,同時考議製度,詳正文書,谘議政事等的地方。

    民間有雲,“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內閣”之說。

    由此可見,能夠進得了翰林院的人,都是非常優秀之人才,可以說,翰林院是齊聚了這天下最為優秀的文人之所!

    段家出身寒門,卻是有個在翰林院當學士的段老爺。

    由此,段老爺在文官和讀書人之間肯定頗有聲望。

    段家如今的兩位公子,大公子二十三歲五前年的科考中了進士,也進了翰林院,小公子十八,也是在奮發念書中。

    便是段家沒有根基,這人脈非同一般!

    “良嬪與父親真的沒有關係?”清寧仔細又看了一遍,把冊子遞給了蘇斐。

    難道真是隻是蘇華檢覺得九皇子奇貨可居這麽簡單?

    “隻要有關係,就一定能露出破綻來。”蘇斐輕輕一笑,一邊把冊子點了火燒了。

    清寧點頭。

    蘇華檢與良嬪都是深思熟慮的人,自不會露留下什麽痕跡的。

    住了幾日,清寧與蘇斐就帶了蘇瑾回國公府。

    夏天熱,所以,清寧與蘇斐是太陽偏西才動身,回到了國公府差不多是黃昏。

    回了國公府,清寧就打算把孫氏打算把蘇謙謀外放的事透給蘇老夫人。

    顯然,孫氏是為了孫玉雪與蘇謙的子嗣,因為孫玉雪的身子,所以想要把庶出的孩子抱到孫玉雪的膝下養,可這又何苦要跑去外地?

    這京城裏,不能生孩子或沒能生兒子的夫人們都是把庶出的孩子抱到自己膝下養著,然後把生母處理就是了。

    為何,孫氏要舍近求遠?還要把她親生兒子蘇謙外放去外地這麽複雜?

    除非,有人不許孫玉雪抱養庶出的孩子。

    而這個人,不是蘇老夫人就是蘇華檢。

    彼時,遠離國公府的京城南城,夕陽揮灑,雞犬相聞,有孩子的歡樂的嬉笑聲,一小院子吱嘎拉開了門,又黑又瘦的宋子逸走了出來。

    剛沒走多遠,哧溜一下一個人影從他旁邊的一院子裏狂奔了出來,抱住了宋子逸的雙腳,一邊往院子裏望去,驚恐地叫道,“這位大哥,行行好救救我。”

    宋子逸眼眸一冷,想要一腳踹開了,那人抬頭求道,“救救我。”

    沈清韻?宋子逸驚訝。

    宋子逸驚愕地看著抱自己雙腳的沈清韻。

    蓬頭垢麵,衣衫襤褸,麵色蠟黃,就如是三四十歲的婦女一般。

    她,怎麽會成了如此慘樣?

    宋家與沈家是世交,宋子逸對沈家的幾位小姐公子都不陌生,在他的記憶中,沈清韻是嬌柔美麗,俏生生的如是一朵芙蓉花。

    因為是沈幀與裴氏唯一的女兒,所以,沈清韻也是驕傲的。

    他記得沈清韻與自己,還有董啟俊的醜聞。

    後麵沈清韻的事,宋子逸不清楚,他這幾個月便是打聽也不會打聽到沈清韻這個小丫頭的身上去。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