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東,你是有話要地我說嗎?”

    蘇紫露溫和的看著發呆的孟東。

    “紫露,你為什麽那麽確定慕雪不會......得到頎洛的愛情呢?”孟東不想用“追”這個字。

    “他們三觀差距太大。”

    孟東稍一思考,這不是網絡用語裏的詞兒嗎?

    “你說的是咱們上學時候講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對。”

    蘇紫露一如過去兩人在一起聊天時的風輕雲淡,嚴肅而淡漠的表情。

    “可是,不是說,朋友之間都是相似的,而愛人之間都是互補的嗎?”

    孟東心裏也是讚同這句話的,至少眼前就說明了,周頎洛和蘇紫露都是相似的獨特個性之人,而自己和周頎洛就是霸道與溫順的互補。

    “你說的是性格甚至性情、能力方麵,和三觀不一樣。”

    這裏麵有區別嗎?

    孟東一向分不清“性格”,“性情”,“個性”。

    “我不太明白,你能詳細說說嗎?”

    蘇紫露輕輕皺了皺眉頭,“你身邊沒有例子?”

    “我感覺差不多的人在一起可能會沒什麽趣味性,人畢竟不願意每天麵對著像照鏡子一樣的人吧?而不一樣的人能帶來不一樣的感覺,他們會不斷探索對方身上的潛力,從而找到更多的趣味和價值。”

    這是孟東結合了瓊瑤小說和之前看過的情感雜誌做出的闡述。

    而且身邊大多數的情侶不都是高大威猛男配柔弱嬌小女、急性子女配慢性子男、“娘娘腔”配“女漢子”嗎?

    “說的沒錯。但前提是,兩個人要有合拍的地方,並且願意接受和認同這種差異性,當出現矛盾分歧的時候能夠相互交流磨合,才能實現求優勢互補,相輔相成,相得益彰。但是,他們倆,可能性無限接近於0。”

    孟東又有點暈......

    “能說說原因嗎?”

    孟東怕蘇紫露奇怪自己為什麽那麽關心柳慕雪追周頎洛的事,趕緊加了一句。“我不是喜歡論人是非,我隻是想了解為什麽三觀不同會帶來這麽大的影響。”

    “人們都有趨同心理,正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很多時候,和你不一樣的認知,思維,看法,行為,或許會帶來眼前一亮的感覺。就是心理上的‘新鮮感’,可這種新鮮感大多隻能建立在距離感上。”

    孟東用不太靈光的大腦消化了一下,“也就是距離產生美?”

    “對。所以三觀不同的人做朋友或許可以,畢竟朋友不需要強調唯一性,甚至有遠近親疏之分。做不了高情厚誼,推心置腹的,酒肉朋友也未嚐不可。但是愛人就不一樣了,如果不是類似於聚少離多的軍婚,基本上都要一個屋簷下柴米油鹽醬醋茶的過日子。兩人的三觀會轉化成點點滴滴大事小事的執行。不一致就會產生矛盾衝突。”

    原本隻是對柳慕雪“威脅性”的進一步證實,可蘇紫露的話讓孟東突然意識到,自己似乎和周頎洛就存在著嚴重的這類問題。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