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上總有些人似乎是為溝通有無而生。他們遊曆各地,留下足跡和傳說;有許多人還背負明確使命,毅然踏入風險莫測的異國。如鑒真八次東渡,講授佛學理論;唐玄奘西去印度求取佛教真經;徐霞客科舉不成,憑借萬貫家財遊曆一生,並有著述流傳後世。橫越歐亞的旅行家馬可·波羅則跟隨父親叔叔不遠萬裏來到元大都,留下了被視為胡言亂語的《寰宇記》。

    《寰宇記》就是後來我們說的《馬可·波羅遊記》。

    十三世紀初期到十四世紀中葉的一百多年間,歐洲的商人、傳教士前往東方的,可謂“道路相望,不絕於途”。馬可·波羅作為肩負宗教使命和懷有商業目的的綜合體,是其中最具代表性,也是最有名氣的一位。

    馬可·波羅出生在商人和旅行世家。一方麵馬可·波羅受到父親那一輩商業貿易的影響,也受到馬可·波羅父親和叔叔遠行東方的影響。對於異國他鄉不同風土的好奇驅使年幼的心靈急切地踏上旅程。與其說是因為出生在旅行世家,不如說馬可·波羅天生具有旅行家的氣質。他不管到哪都能發現新奇之處,並且在腦子裏記憶,描述風土或者建築,觀察當地物產和經濟。

    《馬可·波羅遊記》直接或間接地開辟了中西方直接聯係和接觸的新時代,也給中世紀的歐洲帶來了新世紀的曙光。好奇心驅使我們追尋這些旅行者當初出發的動機和足跡。其中,馬可·波羅可謂對是溝通東西做出重要貢獻的第一人了。

    13世紀初的意大利還沒有到文藝複興的曆史階段,此時東方大蒙古帝國的鐵蹄已經踏上歐洲的土壤。此時的西方人即使將他們的想象力發揮到極致,也一定難以想象得出遠在東方的元大都的繁盛場麵。13世紀,遠東和東南亞在經濟上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那裏盛產的香料不但可以在無製冷設備的時代用來保存食物,還可以給醃製食品增添濃烈的香味。這些香料,主要由阿拉伯的中間商經海路輸往西方。如果貿易因故中斷,香料的價格就會暴漲,有時甚至可以代替白銀或黃金充當支付手段。除了香料這種實際上非有不可的必需品外,遠東的一些奢侈品也受到歐洲的青睞,其中尤以絲織品為最。遠東的絲織品主要通過波斯中間商經由陸路銷往歐洲。不過當時人們在去遠東的長途跋涉中,無論經由陸路或海路,通常都進行“滾動式貿易”。這種貿易的方法是先把貨物運到第一個集散地,在那裏脫手後就地購買新貨去下一個集散地。這種貿易方式的關鍵處都有阿拉伯人控製,經過重重關卡和盤剝,香料和絲綢的價格到非常離譜的地步。很多商人不惜長途旅行來探尋新的路線到達富庶的東方,找到香料之國。馬可·波羅的父親和叔叔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去了元朝大都,見到了元大汗,並且帶著使命回到威尼斯,回程去元大都複命的時候,馬可·羅的父親決定帶著小馬可·羅一同前往。

    馬可·波羅來華的路線大致如下:

    1271年馬可·波羅離開威尼斯向南進入地中海。然後橫渡黑海進入兩河流域(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裏斯河 )到達巴格達。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