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80年代對福特來說是一段美好時光,而1985年後期上市的金牛座(和它的兄弟墨丘利黑貂)無疑是這段美好時光中最為絢麗的部分。

    福特汽車公司的金牛座時代開始於唐·彼得森1980年前往北美汽車業務部設計工作室訪問設計副總裁傑克·特爾納克。當時,彼得森剛上任總裁不久。在福特汽車設計中心,傑克·特爾納克收集了手下所繪製的雷鳥設計圖紙。然後,特爾納克告訴他的設計師們:除了禁止設計大方塊外,不必再遵從通用設定的行業規範,甚至也不必再理會那些既定的“福特”風格。

    成果就是空氣動力式設計。這種樣式太過前衛,以至於北美汽車業務部主管雷德·波林不得不考慮如何讓顧客適應它。1980年,波林啟動了一項將讓公司在80年代中期擁有一套全新空氣動力式產品陣容的工程。從大受歡迎的1983年雷鳥到此後幾年的大陸馬克Ⅶ和天霸/蜂鳥,空氣動力式外觀逐漸被市場接受了。

    在金牛座的早期開發工作中,福特汽車公司作了詳細的調查研究。根據豪華和中型汽車首席機械師艾迪生·格思裏所說,公司采購了“世界上所有的我們認為帶有這樣或那樣簡潔特征的汽車”。總數超過了50輛。其中隻有幾種是福特或它的海外企業製造的,剩下的都是其他廠商的產品。然後,福特的數百名計劃者、機械師、供應商、裝配工人和其他參與其中的人分成了一個個“評審團”,對這些汽車的所有重要特征做出評判。在精益求精工程的討論會上,競爭對手的車獲得了相當多的稱讚。例如,在福特看來,豐田克雷西達有“最佳前座扶手舒適性”,而歐寶參議員的後座扶手舒適性排第一,尼桑千裏馬在“最佳濾油器通暢性”一項上獲勝,奧迪100有“最佳油門踏板感覺”。像這樣的小條目有400多個。奧迪100出人意料地成為最佳項最多的車型,但這並不重要。福特測試的全是特定細節。

    精益求精工程強調了那些被美國汽車製造業長期忽視的小因素。雖然沒幾個人會根據前座扶手的舒適性水平購買汽車,但在400個這樣的細節上追求卓越使福特金牛座成了高質量標準的聚合體。廣泛參與產品評判的員工和供應商們知道,金牛座上沒有什麽東西是不重要的。後來,福特驕傲地宣稱最後的金牛座和黑貂可以在80%的精益求精比較項上獲勝。(100%獲勝是不可能的,因為特定方麵的優秀必然要求其他某些方麵有所妥協)

    有關金牛座的高於一切的問題是顧客們會怎麽看它。當時,以顧客的眼光評價產品是底特律已經失去的一種藝術,但福特的執行官們立誌要讓它複興。在金牛座的五年醞釀期中,福特的研究者們就它的十個重要方麵了解了消費者的看法,聽取了討論小組的意見,執行了有史以來最詳盡的圍繞單一車型的調查工程。

    福特不光想讓新車型吸引顧客(無論是駕駛員還是乘客),還有意識地讓它易於被家庭機修工們接受。引擎罩下的量油尺和其他部分都用不同色彩做了區分,而且維護部件也被盡可能地設計成了不需工具就可更換的樣式。

    金牛座對組織的改變就像它對態度的改變一樣明顯,在以前的項目中,不同部門都是獨立工作的:產品計劃者、機械師、設計師、生產經理、供應商、工廠職員、營銷者和銷售隊伍就像生產線上的不同工作站。而在“金牛座隊伍”中,每一個方麵的專業技術同時發揮著作用。這讓日程安排和交流緊張了一些,但也讓員工們得以更快地解決問題,在建議仍然可行的時候提出建議。統攬全局的是劉易斯·維拉爾蒂——車輛開發副總裁和金牛座隊伍的隊長。

    根據顧客的建議,有關新車型的最早的決策之一就是讓它成為一種前輪驅動汽車——福特的第一輛中型前輪驅動汽車。這一決策強調了這樣一個事實:金牛座將是全新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