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曰:漢家征旆出臨洮,莽莽邊塵逐夢遙。

    雪擁天山不跨海,風翻戈壁馬成潮。

    知無一穴容藏兔,莫倚寒雲失射雕。

    多少秦關堆白骨,幾人不負霍嫖姚?

    王天寵擋住賊人去路,張廣太回歸本隊。馬成龍在遠處瞧見,問:“此是何人?”張大虎在一旁說:“大帥,此乃是我家寨主王天寵,與倭侯爺送信就是此人。”成龍吩咐:“擂鼓助陣!”隻見王天寵在那裏說:“好,賊人通名!”急先鋒說:“我乃是前軍督會總蕭可龍是也。你是何人?”王勇說:“我姓王,名勇,表字天寵,別號人稱小白龍,福建聚泉山公道大寨主的便是,特意來拿你這叛反國家之賊人!”蕭可龍說:“我與大清國有不共戴天之仇!”

    原來這急先鋒蕭可龍,乃是湖北武昌府江夏縣的人,康熙三十年的武會元,出任作雲南穿雲關的副將,為人其性最烈,帶兵甚是恩厚。八卦教素日聞他之名,常常的派人來下書信,請他入夥,俱被蕭可龍給罵回去了。也有給割了耳朵的,也有打四十棍的,把那些個會匪俱皆唬的不敢來了。後來峨嵋山八路督會總帶領十萬大兵,來取穿雲關,蕭可龍帶二千兵出關打仗。吳恩親身列隊,左邊有白綾旗,右邊也有白綾旗,當中一杆白八卦旗。左右列著有四十八員偏將,當中一輛四輪車,吳恩在上麵端坐:頭戴八寶魚尾三角白綾冠,金抹額,上嵌八寶,輪羅傘蓋,花貫魚腸,身穿寶藍緞子道服,外罩鵝黃緞子道氅,足登藍緞雲履;背負陰陽八卦幡,肋下佩太阿劍,綠魚皮鞘,黃絨穗頭,黃絨挽手,真金什件。老道麵如白玉,眉分八彩,目如朗星,準頭豐滿,三山得配,五嶽停勻,頦下滿部銀髯,根根見肉,不亞賽銀線相似;威風凜凜,相貌堂堂,不亞似太白李金星。身背後帶著雲南頭勇士、黑麵小霸王楊勝,人稱神槍無敵:背後雲南二勇士、小常萬楊平,還有雲南七勇士、金镋無敵大將軍曹天興,這是雲南的八勇。還有幾個玄門道教:頭一個瘟黃道人葉守靜,虎眉真人葉守清,還有鐵掌道人馬齡、八臂道人宣天化、九頭真人李常齡、七星真人杜玄真、五方太歲李英。旁邊一百二十八家少會總,都是三山五嶽的英雄,四野八方的豪傑。

    蕭可龍帶清兵二千在正北紮隊,一見吳恩這樣兵威,自己心中說道:“大概這座穿雲關保守不住。”自己催馬向前,擺手中倭瓜紫金錘,說:“好叛逆!哪個前來,與你家協鎮大人動手?”吳恩身背後過來小霸王楊勝,催馬擰手中渾鐵點鋼槍,大嚷一聲:“蕭可龍早早歸降!小霸王楊勝在此!”二人在戰場之上,難分高低上下、勝敗輸贏,直殺到黃昏日暮,兩下各自收兵。次日又戰,一連五天。

    吳恩甚愛惜蕭可龍,一想:“二虎相鬥,必有一傷,不如想一條妙計,收這一員虎將,得取大清江山社稷,不費吹灰之力。”至第六日,按兵不動,就是一連七天。

    這一日,打下戰書,請蕭可龍決一雌雄。蕭協鎮帶大隊出離穿雲關,至戰場之上,吳恩說:“蕭可龍,山人我帶大兵十萬,要得取雲南。我兵到處,戰無不勝,攻無不取,順我者生,逆我之死。你若不信,你待來看!”伸手拉出八卦幡。衝著自己本隊兵一指,隻見一溜青煙,那兵丁登時身死。吳恩說:“蕭可龍,我這寶幡一動,你早死於非命。我愛惜你,早早歸降,免遭殺身之禍。”蕭可龍一擺手中錘,說:“好妖道,今天我必要結果你的性命,萬不能饒你!”吳恩又派二人楊勝、楊平雙戰蕭可龍,“隻許生擒活捉,不準傷他性命。”此時,三人在戰場之上戰了約有頓飯之時,吳恩故意鳴金,將自己的兵收回,說:“蕭可龍,你目中不識人。你多咱有急難之時,再投奔於我,我必有重用。”蕭可龍並不答言,帶隊來至穿雲關外叫城。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