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年34歲的李晨,業已闖過了曲折,踏平了坎坷。那時,在中國廣袤的大地上,改革開放的縱深發展,為他開辟了一條寬敞的金光大道!就在那年,他熱愛而又執著的工藝抽紗事業,又出現了新的可喜轉機……曾經為李晨解過燃眉之急的天津市榮譽市民、勞動模範、津南區人大常委,當時已連選連任28年的四裏沽村的市級優秀黨總支書劉永富,出於關心和培養他,經常到“東大”去了解辦廠情況,為他出謀劃策。並多次建議他:“聽說耀華鉤花廠已經黃了,這就談不到在人員、產品和銷路上同誰犯爭了。你每天來回奔波60公裏,太辛苦了,還是回本區辦廠吧——守家在地幹,辦什麽事都方便。我歡迎你到我村建廠!”他先是舍不得離開一貫支持、幫助他的當地政府和同他並肩創業、甘苦與共的員工,後來,他覺得老書記講得很有道理。於是在1998年金秋9月,他決定將廠遷回與他家近在咫尺的四裏沽村。

    北宋哲學家程頤寫道:“以誠待人者,人亦以誠而應。”李晨對市外貿一說此事,人家講:“你回本區更有利,我們仍要支持你!”他又找大畢莊鎮政府商量,鎮領導說:“我們從本心不願意讓你走,可你回去,對發展企業更有好處,我們理解你,支持你!”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