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越哭聲越高、話越多、越悲慟,直哭得泣不成聲,3個孩子勸不動、拉不起——他這同樣是感天動地的孝敬之情,深深地、深深地震撼和教育著他在場的孩子們……悟性極好的老大麗川發誓般地講:“爸爸,您哭訴的句句字字,我們都刻在心上了——我們一定要做您這樣的人!”

    務實幹練的老二麗華哀求似地說:“爸呀,您哭得這麽傷心,叫我們做小人兒的可怎麽辦呢?您就別哭了,起來吧!”

    他這才在孩子的攙扶下,上車回家……尊老愛幼、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的重要內容,也是社會主義家庭美德建設的基本要求,我們新時代的每個公民,都理應繼承、恪守和發揚——黨員企業家馬海泉,在這方麵,也不愧是個好榜樣!他身邊的人都知道,凡是對父母不孝者,他一律不與之交往,更不做朋友!多年來,他堅持幫貧助困、利為民謀的諸多義舉,正是他遵從和傳承了父母嘉言懿行的結果!

    如前文所寫,“心裏裝著父老鄉親”的馬海泉,自2001年起,每年拿出200萬元,為全體員工都上了養老、醫療、工傷保險,這就從根本上解決了這些農民的後顧之憂;此外,他還為本廠、本村、本地、乃至外省市的業務關係戶,做了大量雪中送炭的好事、實事。在采訪中,我聽不少人、特別是當事人和受益者,講了很多生動感人的事例,這裏隻能選取若幹,以彰示其愛民、親民、為民的高尚情懷!

    先說本公司。

    負責供應的副總李恩奎講:“馬總在著力辦好企業、連年提高員工物質生活的同時,還不斷豐富大家的精神生活和文化內涵,每年‘五·一’和‘十·一’長假期間,他都組織全體員工,乘著豪華大轎車,浩浩蕩蕩地到天津盤山、北京、大連等旅遊勝地,去欣賞大自然的秀美風光,大家歡樂瀟灑、心曠神怡,既開闊了眼界,見識了外麵的精彩世界,也增進了團結,凝聚了人心。”

    抓生產和技術的副總張迎舉補充說:“每年春節前,馬總都要讓公司辦公室以人均200元買成年貨,送給每個員工,就連看傳達室和搞衛生的臨時工也不例外,你說大夥兒能不格外高興嘛!”

    提到馬總對廣大員工的關心,天順公司副總兼黨支部副書記周玉起講:“我隨便舉倆近期的例子吧。青年職工張迎順,父無勞動能力,母親又沒工作,弟弟還上學,全家生活隻靠他一人收入維持,2005年春節前,馬總派人給他家送去800元錢過節;公司原辦公室主任趙萬吉,患腦出血後,不能上班,妻、女無工作,兒子上學,生活很緊,也是在2005年春節前,馬總帶我登門慰問,補助其1000元錢,並讓其妻、女兒都到公司上班:其妻一早一晚到公司搞衛生,其餘時間在家照顧丈夫,女兒在公司搞生產統計。這樣一來,趙萬吉家由拮據變寬裕了,他們逢人就說:‘是馬總徹底改善了我一家子人的生活啊!’類似這樣的例子,多著哪!”

    要說馬總對員工們兄弟姐妹般的關愛,親身感受最深的,要屬老庫管員兼婦聯主任的黨員沈瑞香了,她以清朗悅耳的話音,滿懷感激之情地講了下麵令人信服的事例:“1992年底的一天傍晚,我在諑州工作的丈夫突來電報,說他因患胃穿孔住院,讓我馬上去!當我請假時,馬總說:‘去,快去——要帶錢去!’但此時已下班,財務處無現金,馬總就派會計找廠內副食店的崔大爺借500元讓我帶著,當我接過這救命錢時,都掉淚了。加上家中僅有的300元,我共帶著800元錢,當夜趕到了涿州醫院。丈夫做完手術,我在醫院守護了11天。當我回公司上班向馬總表示感謝時,他卻情深意摯地說:‘公司就是員工的家——成員有難家裏幫,理所應當!讓他靜心休養吧,你要照顧好他。有困難就說話。’當時雖是滴水成冰的寒冬,但他這實在而親切的話語,像陣春風,吹得我整個身心都暖融融的……還有,1997年我得感冒發高燒,馬總親自帶著營養品,到5公裏外的四裏沽村家中去慰問我;2003年我住院期間,馬總同其他廠領導一起去看我,並放下1000元做為醫療費,我病愈上班後,不但未扣工資,又補助我400元,當我過意不去而推辭時,馬總說了:‘你工作很好,又有困難,這錢應該要!’我就收下了;2004年,我貸款6萬元,買了公司附近的兩間樓房,逐月還貸,馬總十分關切地對我說:‘你剛退休就背債,負擔太重了!你對公司有貢獻,這是眾所周知的,我看這樣吧:你身體好,又是職專畢業,反聘你到公司采購部當內勤,等你把貸款還清了再走!’我喜出望外地上班第二年5月,公司又補助我1萬元還房貸——馬總就是這樣設身處地為人著想,千方百計為人排憂解難,你說誰能不為之感動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