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上文所說,深謀遠慮的邊校長,早在香港回歸前15年的1982年,她就卓爾不群地率先在港創辦了兩文三語教學,做出了社會公認的突出貢獻,“方方樂趣”及其教育機構主席邊陳之娟,也因此而享譽全港,芳名遠播!在其後的1984至1986年,她應邀在香港電台,做推廣普通話的節目主持人,受到群眾歡迎!她又受上海市僑聯邀請,擔綱組織滬、港、台、澳“兩岸四地普通話朗誦比賽”。經過精心籌備,1998年在上海舉辦4個代表隊的首場比賽:每隊出中、小學生各5名參賽,連同老師、家長和領隊等,每地有40多人參加;1999年在台北、2000年在香港、2001年在澳門……一年輪流舉辦一次,每次都引起廣泛而強烈地反響,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益!人們交口稱讚著:“邊校長不僅是兒童心理學家、幼教專家,她還是有著人格魅力和工作號召力的社會活動家!”

    古巴有句流傳頗廣的諺語:“行善累積公德的人,就是偉人。”始終無私地致力於兒童健康和教育的邊校長,就是在平凡之中蘊涵著偉大之人!

    在談到健康對人的重要性時,蘇聯大作家高爾基講:“健康是金子一樣的東西。”論及教育事業的崇高,聞名於世的法國哲學家、教育家盧梭說:“在所有一切有益於人類的事業中,首要的一件,即教育人的事業。”談起一切教育之基的幼教,我國明末清初的大學者王夫之寫道:“人之幼稚,不學則愚。”由此可見,確保身體健康和教育人的思想,在人世間,是至關重要和不可或缺的!有著菩薩心腸的邊校長,深諳此理,並以堅持不懈的虔誠之舉,來實現她造福社會、特別是兒童、少年的宏願。她先做醫護,後搞幼教,一邊工作,一邊深造,不斷充實和提高自己,從而使她摯愛的事業蒸蒸日上、花豔果鮮,同時,也鑄造了她世人矚目的生命的輝煌!

    通過對邊校長的此次造訪,我悟到這樣一個形象化的哲理:一個人的頑強、深湛而有價值的生命曆程,是一溪清水的奔流,盡管一路上有泥沙的侵蝕和雜物的阻擋,但她卻義無返顧地一往無前,在歲月的過濾和滌蕩下,總是一脈清瑩、浮光耀金,並以己之身心,滋潤萬物、福澤人間,從不索取什麽——以“療護民體、培育童心”為天職的邊陳之娟太平紳士的可貴品格,與那一溪清流是何其相似啊!縱觀她30餘年來在學習、工作上的奮進征程,她時刻都是嚴於律己、訥言敏行,從不宣揚自己,可她卻孜孜矻矻地務實創新,力爭上遊,連連譜出步步高的動聽凱歌——無論在哪裏、幹什麽,都留下了一串閃光的腳印!這就是“品高德馨育英才”的香港太平紳士邊陳之娟的高尚情懷!

    2005.9.9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