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的煩心事比小學生多了許多,在親子關係中他們的煩惱主要有:

一、高期望型的父母令孩子無所適從

許多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加上有的家長自己早年美好的願望因客觀原因而未能實現,便將所有這些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正是由於家長這種強烈的補償心理,造成了對孩子的過度寵愛、過分保護和過高期望,使孩子非常迷茫,甚至覺得是為父母而學習,且無論自己怎樣努力都無法讓父母滿意。

二、父母自以為是,替孩子主張,讓孩子很煩

無論是請家教,還是購買輔導資料,家長親力親為,無視孩子的意見;家長還粗暴地幹涉孩子的興趣、愛好,認為是“不務正業”。這讓孩子越來越覺得上學沒意思。

三、父母不注意學習,不接受新事物,觀念老化,令孩子覺得很難接受

尤其是一些家長,不僅不會上網,更不會使用QQ,而且看不懂“海選”、“PK”,甚至接受不了聚餐AA製……這無疑會阻礙與孩子溝通的渠道。

四、對孩子處處防範,使孩子離父母越來越遠

孩子與異性同學的交往,使父母有些神經過敏,他們偷看孩子的日記,私拆孩子的信件,查看手機短信,甚至跟蹤孩子,粗暴幹涉孩子的異性交往。家長自以為是保護孩子,實際上嚴重傷害孩子的感情。

五、父母教育方式簡單粗暴或冷漠、視而不見

這類方式讓孩子感受不到親情,尤其不理解孩子,使孩子與父母的情感距離越來越遠。長此下去,還會使孩子具有暴力傾向或是對任何事情都失去興趣。

六、父母對網絡的無知

父母高度警惕以及對孩子上網的橫加幹涉,使孩子覺得父母剝奪了自己的權利,因而對父母充滿怨恨,甚至會沉迷於上網吧玩遊戲,更有甚者會采用過激手段籌得上網費用。

七、額外給孩子增加學習壓力

高強度的學習、補課、輔導、興趣班等,剝奪了孩子的雙休日,壓得孩子喘不過氣來。隨著年齡和年級的上升,孩子的快樂指數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