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以聖人終日行而不離輜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輜重”,原是指行軍時由運輸部隊攜帶的軍械、糧食、被服等物資。在這裏的輜重卻不是這個意思,那麽它是指什麽呢?孟子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民既然為貴,那麽民生就是聖人的“重”。如果執政者每時每刻能關注民生,能以天下為己任,天下人心裏自然會有他。這個“民”就是聖人的輜重,這個根重的誰也拔不動。做企業的也一樣,如果自己富了,還能時刻想到怎麽也讓員工富起來,企業肯定會越辦越好。現在國際上好的企業不僅是關心自己的員工,還開始關心周邊的人——即企業利益的相關者。比如河北徐水縣的孫大午,他曾因涉嫌非法融資被逮捕入獄,上麵給辦案人員的指示原是“從重、從嚴、從快”。當時政府的主要人員最害怕的是群眾擠兌,沒想到不但沒有出現他們害怕的那種情況,大午集團的員工,政府攆都攆不走,後來在社會輿論的壓力下,上麵的指示就變成了“從輕、從輕、再從輕。”如果孫大午不是整天想著讓他的員工怎麽和他共同富裕,以當時那種“黑雲壓城城欲摧”的情勢,企業不垮是不可能的。

我們平時有個感覺,如果手裏不拿個東西,就感覺不太實在,所以平時手裏總要把玩一樣東西,這也屬於“終日行而不離輜重”,但有的人拿的是紙煙,有的是酒瓶子,有的是麻將牌等,人和人的輜重不一樣,人生的成就也就不一樣。

“雖有榮觀,燕處超然。”“觀”不是觀看的觀,讀guàn,指住處,現在我們也還把道士住的地方稱道觀。“燕”同“晏”,是安處、安然的意思。“雖有榮觀,燕處超然”是說一個以天下為己任的人,雖然生活在榮華富貴裏,仍然能恬淡虛無,不改本來的素樸;雖然安處在榮華富貴裏,依然能超然物外,不受功成名遂、富貴榮華而自累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