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眾人接連忙了進,終於在八月十四的中午,把所有的月餅全部打包好。

午飯過後沒多久,樂斯年就帶著幾個士兵還有幾輛馬車來了。

因為樂斯年帶來的忍受充足,所以樂伊人隻是在鋪子裏看著,不過一刻鍾就已經把全部的月餅都搬上了車,樂斯年也給了剩下的銀子。

樂伊人接過銀子就發現樂斯年準備跟著那些士兵離開,連忙出聲問道,“哥,明天就是中秋節,你回來嗎?”

“回,咋能不回,明晚我回來吃飯,咱們到時候一起賞月。”樂斯年笑著大聲說著,然後就衝著樂伊人揮了揮手,大步朝外麵走去。

看著樂斯年的背影漸漸走遠,直到消失不見,樂伊人這才收回了視線。

雖然兩兄妹見麵的時間真的不多,可是對比之前幾年都見不上一麵,現在實在是好很多了。

她向來也不是一個多愁善感的人,在心裏感歎了兩句就把這事放在了一邊。

轉身走進鋪子,樂伊人立即就聽見了蕭天佑輕聲教導樂童童背書的聲音。

明明隻是最簡單的三字經,可是經蕭天佑的口說出來,卻是能夠引經據典。

然而還不會讓人聽的滿腦漿糊,所有的東西都是深入淺出,講的淺顯易懂,又不會讓人覺得枯燥乏味。

就是樂伊人,有時候偶爾經過聽幾句,也會隨著蕭天佑的聲音而進出他將的典故裏,並且沉醉其中。

更不要說,樂童童這個熱愛學習的小家夥了。

每次蕭天佑給他講解的時候,他都是正襟危坐,大大的雙眼一眨不眨的盯著蕭天佑,生怕錯過了一個字。

不僅如此,因為蕭天佑教導樂童童的時候,大部分都是在鋪子裏,兩人雖然說話的聲音,不算大,可是有心人若是認真聽的話,肯定是可以聽見的。

一般的婦人也就罷了,有那些有點學問的,在聽見蕭天佑的講解之後,頓時就眼毛金光。

然後,離開沒有多久就會折返回來——

順便帶著家裏需要啟蒙的孩子。

因此,不過是幾天的功夫,原本隻有樂童童自己聽課,就變成了三個小朋友一起聽課。

另外這兩個小孩,一個是小男孩,一個是小女孩。

年齡都和樂童童差不多,也都沒有上學堂。

並且,他們都是家庭條件還不錯,並且自己本身也是熱愛學習的人。

一開始的時候是有十幾個小朋友一起聽的,蕭天佑見此也沒有說什麽,隻要他們不搗亂,坐在一旁聽,他沒有什麽意見。

但是三歲多的孩子,並不是每一個都像樂童童一樣勤奮好學。

更多的孩子,這個年級都是喜歡吃喜歡玩兒喜歡睡。

讓他們跟著一起聽講,一開始可能會覺得有趣,可是要不了多久,他們就覺得無聊,哭著鬧著不願意留下來了。

那些孩子的父母長輩們沒有辦法,隻得紅著臉帶著孩子走了。

因此,最後隻剩下了這兩個。

男孩名叫秦博,他的父親是鎮上學堂的一位教書先生,也是一位秀才。

女孩叫莊梅梅,就是斜對麵酒樓掌櫃的小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