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房子用的材料是從許懷安那裏買的,不僅質量好,價格上也有一定的優惠。

蓋房子的人,是就近在鎮上和鎮子附近的村裏找的,都是蓋房子的老手了。

工錢按天發,因為樂伊人不管午飯,所以每人每天多給五文錢。

蓋房子樂伊人幫不上什麽忙,瑣碎的工作有聽六和聽風兩人盯著,她也就時不時的去轉轉。

但是她卻並沒有因此而閑著。

先是找了劉工定製新鋪子所需要的牌匾,桌椅板凳,櫃台貨架花架等等一係列的東西,又讓蕭天佑找人去了縣裏定製大塊的玻璃。

這些都是大件,另外還有一些零碎的小件。

之前開鋪子,完全都是在湊合,畢竟資金不足,條件不好。

可是現在既然要重新開始,那麽樂伊人就決定,一定要做到最好。

因此,一些需要的器皿,也要找人加工起來了。

首先就是玻璃杯,這個和琉璃杯不一樣。

琉璃杯價格高的嚇死人,她定製的玻璃杯就沒有那麽誇張了,隻不過是需要在燒製玻璃的時候,做成一個杯子的樣式罷了。

杯子,瓶子,還有果盤,以及一些各種樣子的玻璃製品,樂伊人足足用了一百兩銀子。

雖然心疼的直滴血,但是樂伊人卻覺得這是值得的。

除了這些,樂伊人還托許懷安的關係,定製了一批盤碗勺子。

盤子的大小更適合來放置甜點,上麵的花色也都是她特意畫的,當然,是她說讓蕭天佑畫的。

等這些都東西全部做出來,已經是一個月以後的事情了。

一個月的時間,三層小樓也已經全部建好,門窗玻璃也已經都裝上了。

三層的樓在這條街上並不是獨一無二的,但是這種建築風格,卻是獨一無二的。

一樓除了大門是玻璃門之外,窗戶更是做成了落地窗,臨街的一整麵牆都是透明的玻璃。

當然,因為這個時候的燒製技術不太純熟,一整塊的大玻璃是做不出來的。

是樂伊人找了張工定製了木格子窗,再把玻璃鑲嵌進去。

雖然不是一整塊兒,但是一米見方的玻璃,還是很不錯了。

因為這一麵牆的的玻璃,屋內的光線好的不得了,一點都沒有別的鋪子陰暗寒冷的感覺。

鋪子的一樓整體設計和原來的鮮味坊差不多,但是看起來更為寬闊一些,沒有之前那麽擁擠。

不同的是,樂伊人讓人從屋頂垂下來了了鐵絲,鐵絲的低端係著圓盤,圓盤上有五個凹進去的圓洞,這個是用來放蠟燭的。

夜晚的時候,點上蠟燭,保證整個鋪子的采光。

廚房依舊是在櫃台的後麵,櫃台左側靠牆是上二樓的樓梯,右側則是通往後院的推拉門。

二樓被樂伊人弄成了一個個的雅間,每個雅間裏麵的布置皆不相同,可以讓人每次來都有新鮮感。

通往三樓的樓梯口有門鎖著,一般人是不能夠上去的,因為上麵就是家了。

三樓被樂伊人做成了前世的小區房樣式,有客廳,書房和臥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