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個晚上,唐惜春與明湛暢談自己的理想和對這個世界的看法。

    “有許多人不理解我,他們不懂星象,不明白這裏麵的深奧,我也不高興同那些無知的家夥們來往。還有許多人看我不會科舉,常暗地裏嘲笑我,覺著我給我爹丟臉了。那些人哪裏能明白我的事業呢。”唐惜春頗是自信的表白了一番,極具憤青氣質道,“就是那些笑話我的人,他們覺著考個功名,做了大官就比我強了嗎?他們豈能知我的見識呢!殿下,如果人人都要做官,那誰來做民呢?還有許多人,他們很會說大話,滿口的仁義道理,口口聲聲說做官是為國為民,惡心的要人命,我寧可聽他們說做官是為了升官發財。”

    “我沒做過官,可是我覺著,好官太少了。”唐惜春道,“再說,有才能有本領的人也不隻是官員才有啊。像我吧,我就念不進儒家經典,我們星象學屬於陰陽學一派。以前我書院裏有位吳夫子,他的算數也很精通,不過,他跟我不一樣,我是喜歡星象,他是做機關的。他做的機關就甭提了,殿下,你見過十連發的小弩弓嗎?如今軍中的弩弓最多三連發,吳夫人就能做到十連發,漂亮極了。如同吳夫子這樣的人,難道不是人才?我覺著,以儒學來介定人才,太片麵了。還有我在山上住著時,我家惜時有一位師弟,特會做木匠活兒,先前鎮南王府發明了一種名叫鉛筆的筆,阿湄買了些現成的回去,大批製作時就是我家惜時的時弟研究出來的製法。我覺著,這也是一種才能。雖然大家覺著工匠很低微,可是,我就覺著他們也很了不起。殿下,如果我們去了一個孤島,我能預測天氣,木匠可以做木匠活,製出工具,搭建房屋。就是婦人也可以紡紗織線,燒一些飯食來吃,隻會念知乎者也的官員能做什麽呢?我不是說官員無用,我隻是覺著,咱們這個世間太輕視不是官員的人了。”這些認知,都是唐惜春出海後才明白過來的。在海外,在杜若島,是極珍視有一技之長的匠人的,這些人的價值遠勝於管理百姓的官同。

    唐惜春本不是多麽具有口才的人,這些話,都是他的心裏話,因為覺著明湛是個好人,唐惜春便跟明湛嘮叨了起來。

    明湛真正覺著唐惜春很有見識,不論別人怎麽看,明湛是知道商人與工匠的價值的。明湛想,唐惜春不隻是星象上有所建樹啊,這是個真正有見識的人。

    明湛道,“仕農工商,無農不穩,不商不富,無工不強,各有各的長處,在我心裏,並沒有哪個高貴哪個低賤之說。”

    唐惜春歡喜道,“我就知道殿下是有大智慧的人。所以,這些話,我不與那些蠢人說,我隻跟殿下說。”

    明湛道,“惜春,若你有各種所長的朋友們,不如介紹到鎮南王府來,我給他們差使,給他們銀子,支持他們的研究,如何?”

    唐惜春的笑容在燭光之下璀璨至極,晃得明湛腦袋發暈。唐惜春卻沒直接應下明湛,反是正色道,“我不是介紹給鎮南王府,我可以介紹給殿下認識。我跟鎮南王府的人不熟,也沒有見過王爺,我隻跟殿下打過交道,隻信服殿下的智慧與為人,不能介紹給別人。”

    明湛從**到靈魂那叫一個舒坦熨帖,心道,誰說人家唐惜春不會說話了,人家比這世上九成九的人都會說話。簡直是……太會說話了。

    總之,這是一場偉大的交談。甚至若幹年後被演繹出若幹版本,最為神奇的版本的描述如下:某年某日某天,唐神仙駕雲南下,偶遇偉大的尚未登基的鳳武皇帝陛下,於是兩人在雲彩之上論道,足有三天三夜。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