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光發現唐惜春絕對不傻,人家非但不傻,忽悠起人來還很有幾分水準。

    自從立意效仿唐三藏之後,唐惜春購買書籍時,買的可不僅是佛經之類,他簡直見書就買。搖光倒不是舍不得給唐惜春花錢,唐惜春花的這點小錢他還不放在眼中,隻是,搖光不解的問,“惜春,你不是隻買佛經嗎?”

    唐惜春立刻一臉鄙視,清咳兩聲,揚起下巴,一幅目中無人的嘴臉,“難道在你眼裏我就是那個偷我家姓氏來用的三藏和尚的水準嗎?那你簡直太小看我席大人的格調了吧!”不論是佛經還是其他的書籍,除了觀星之類,他完全沒有半點興趣。隻是,唐惜春也是很有自己心眼的人哪,他想著,他非但要在佛經上超越唐三藏,還要在其他方麵超越唐朝和尚,所以,他要弄回更多的書籍與人口。這樣才能出個大名兒!以後子孫後代說起來,都要說,他們是唐某人的後代!那種被後代子孫所景仰的場景,哪怕自己眼看不到,不過想想也能讓唐惜春笑出聲來!

    所以,唐惜春才會不遺餘力的買書。

    不過,書籍的作用,唐惜春並沒啥大的意識,他完全是為了弄出個大名兒,為家族榮耀,效仿先賢而已。雖然他不覺著唐朝和尚有什麽了不起的,那些和尚們嗡嗡嗡念的佛經,除了催眠之外,對唐惜春沒有第二個作用。再說,唐惜春從不失眠,所以,佛經之類的,對他而言,連催眠的效用都失去了。

    故此,唐惜春並不怎麽在乎書啊啥的,他不是為了人類偉大的精神事業買書,他完全就是奔著出名去的。

    唐惜春沒念過幾本聖賢書,故而,對於儒家那套禮義廉恥他也不大懂,他就一門心思的買書兼帶拐帶人口而已。

    隻是,書籍的重要性,唐惜春不知道,並不代表別的國家缺乏遠見卓識之士。

    譬如,在一個叫舊港的地方,唐惜春想弄些書回去,就遭到了拒絕。唐惜春出來多日,對於這些海外國度也有了些微了解,初時以為海外興許有蓬萊仙島啥的,其實都是鬼扯。仙島沒見,倒是野人見了不少。

    說野人有些過分,不過這些人跟自己所在的大鳳朝完全沒的比,吃穿用度種種,都跟野人也差不離啊。所以,唐惜春經過一段時間的海上歲月後,他完全死了尋仙的心,取而代之是濃濃的自豪感與自負感。

    而且,由於搖光等商貿順遂,唐惜春也受到禮待,他如今走路都是下巴朝上,頗是一幅目中無人的欠扁樣!

    唐惜春大國驕民的心理已經建立起來了,一路順風順水,到了舊港竟然買書遭拒,唐惜春深覺沒麵子!連逛街的心都淡了!

    魏寧勸他,“出去轉轉吧,你買書的事交給我來辦。”

    唐惜春問,“魏大哥能有什麽辦法?”

    魏寧微笑,“總有法子的。”

    唐惜春道,“既使有辦法弄些書回去,也沒辦法拐幾個有學問的舊港人回去。”唐惜春原本隻是想弄些譯者回去的,但,這年頭通曉文字的一般都有些出身。更不必說,唐惜春對於自己立名之事非常重視,他想著反正要拐人做譯者,既然都是拐,就不如拐些比較有學問的才好。這樣的人一般聰明,學漢字什麽的也比較快,以後交流起來更容易。

    如今唐惜春買書受挫,魏寧還能想些走私的法子,可是,拐人之類,就沒這麽容易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