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惜時並沒有唐惜春那般忐忑不定一腦袋的胡思亂想。

    唐惜時自七歲上山習武,青雲道長當真是如師如父,唐惜時一直對師父極其信服,既然師父叫他們來,縱使蜀太妃有些不同尋常之處,也不會太過離譜。

    但是,唐惜時沒料到,他在回青雲觀前竟沒能見唐惜春一麵。

    唐惜時一直在侍衛處等到中午,都不見唐惜春出來,無奈隻得托人進去問一聲,過一時,倒是白露出來了,白露道,“惜春公子在同娘娘討論算術之事,公子吩咐奴婢代為轉答唐公子,請唐公子先回去青雲觀吧,惜春公子約摸要在咱們上清宮住上幾日的。”

    唐惜時隻得回了師門。

    他原以為唐惜春頂多就在上清宮住個三五天,不承想,轉眼大半個月都無音訊。連皓月都有些思念他的惜春哥,自從唐惜春走後,既無人給他洗澡擦背,也無人做好吃的夜宵了。

    皓月攛掇唐惜時,“總該去瞧瞧惜春哥才好,拿些咱們山上的土產孝敬孝敬太妃,太妃肯定格外照顧惜春哥。”

    想一想蜀太妃的模樣,可不像是會稀罕他們青雲觀土產的人。而且,唐惜時瞅皓月一眼,道,“太妃就住上清宮,說離的遠些,同樣是青城山。難道上清宮會少了青城山的土產?”這叫什麽餿主意。

    皓月道,“我就是不放心惜春哥。”

    “沒啥不放心的,師父跟太妃早就認得。”這樣說著,唐惜時到底沒去上清宮看望唐惜春,他不是膩膩歪歪的性子,更不會把唐惜春當成大少爺嬌慣,反正唐惜春這樣一個大男人,即使有什麽事,蜀太妃看在青雲道長的麵子上,也會留些餘地的,頂多就是像皓五一樣被掃地出門。

    事實上,真的是唐惜時多慮了。

    人家唐惜春非但未被掃地出門,待過年回家時,唐惜春完全是坐寶車、披華裘、前擁後簇,那叫一個威風排場啊。

    門房看到他家大爺這般金光閃閃瑞氣千條的回來,還以為唐惜春是哪兒發了大財衣錦還鄉了呢,忙不迭上前行禮問安,唐惜春對送他回來的侍衛頭領董南道,“一路勞煩董大哥了,還請董大哥勿必要進門喝杯茶。”

    董南笑,“公子吩咐,卻之不恭。”又招呼手下給唐惜春卸下行禮,門房的奴才連忙抬了進去。

    唐盛不在家,去了總督衙門,便是大管家唐忠待客,羅氏著人安排酒席。

    唐惜春先去老太太院裏,這會兒老太太已聽得信兒,正恨不能出去迎一迎他家大孫子。皆因外麵天寒,丫環苦勸著,老太太方坐在屋裏焦急的等著盼著。

    老太太清楚,兒子把孫子攆到山上去吃苦受罪,這轉眼就已是小半年,她老人家心裏不知道有多惦記,想著唐惜春自幼嬌生慣養,啥都吃過,就是沒吃過苦。如今一去半年,還不知給折磨成什麽樣了呢!

    老太太隻要一想到此處,就滿是心疼,再一次吩咐丫環,“叫廚下給春兒做些滋補的東西,他愛吃魚,弄些新鮮魚給春兒做著吃。”

    丫環再一次應了。

    過一時,聽外頭小丫環欣喜又響亮的稟道,“大爺到了!”

    老太太忍不住自榻中站起,兩步迎了上去,高聲道,“我的春兒回來了。”

    唐惜春自外而入,見著祖母也是滿心歡喜,笑著喚一聲,“祖母。”忙快走兩步,扶住老太太,攙了老太太坐回榻間。

    老太太年紀並不算大,六十都不到,眼睛稍稍有點花,看人是沒問題的。她仔細打量了唐惜春一陣,伸出熱乎乎的掌心摸摸孫子的臉,眼圈兒微紅,“瘦了瘦了。”

    唐惜春笑,“孫兒沒瘦,是長高了。”

    “瘦了,也高了。”老太太拉過孫子的手,一摸才笑了,“你在山上過得好,我就放心。”掌心這樣柔軟,哪兒像小半年洗衣做飯管菜園子的手啊,肯定是沒幹過重活的。先時唐惜春寄信回來說什麽洗衣燒飯管菜園的事,肯定是故意寫來訴苦的。老太太心裏偷笑著,心情大好之際,也有心情細看他孫子的穿戴。不看不要緊,一看嚇一跳,這衣裳料子可真好啊。顏色好,光澤也好,摸在手裏柔軟如水光潤如絲,老太太即便見識不多,也知這是上等絲錦。再看唐惜春頭上戴的金絲嵌寶冠,眼中滿是不解道,“春兒,這不像咱家裏給你捎去的衣裳啊。你也沒這樣的冠子。”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