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盛做老子時威風八麵,對上自己老娘也是頭疼,打發了丫環們下去,唐盛道,“娘啊,惜春是我兒子,難道我會把他往火坑裏放?青雲觀的好處多了去,若是能留下,正該叫他安心住上幾年才好。”

    “有什麽好處?洗衣做飯能有什麽好處?我知道,惜時在那兒習武,地方也不會太差。可咱們春兒又不是習武的材料,他一個念書習文的孩子,你把擱習武的地界兒,這也不對頭啊。”老太太也有自己的道理。

    唐盛語重心長的跟老娘解釋,“誰說青雲觀隻是習武的,青雲道長的二弟子,前年帝都春闈就中了探花,才不過二十出頭的年紀。就是惜時,現在的文章也做的有模有樣,再過幾年,大有可為之處。惜春從官學出來,已經沒有太好去處了,若是在山上能得青雲道長指點指點,也不比在官學差。”

    老太太自不知這些事,聽兒子說完,老太太擔憂,“那人家道長肯指點春兒麽?惜時是道長的弟子,有師徒名分,這是應當的。咱們春兒,又沒拜道長為師,人家能願意?你既有這個念頭,當時春兒去山上時就該多給道長備些厚禮。”

    “看吧,反正惜春在山上住著,混個眼熟也好。”唐盛也沒什麽把握,想著還是要叫人去山上走一趟,他寫封信點撥一下兒子,別入寶山卻空手而歸。唐盛道,“先前放任他幾年,是因為他年紀小。如今都十五了,念書不通,習武不行,總不能一直這個懵懵懂懂下去。縱使考不出功名,起碼得學個明白,以後打理產業,日子也能過得。”

    見兒子一門心思為孫子籌劃,老太太也不好再拆台,隻是問,“那春兒什麽時候能回家?”

    唐盛道,“過年總會回來的。”

    老太太道,“這天眼瞅著就冷了,春兒上山的時候就隻帶了夏衫,他的秋衣我都叫阿玄做出來了,你差個人給他送上去才好。”

    唐盛笑應了,道,“阿玄這丫頭倒是忠心。”

    “她跟春兒自小一起長大,情分不同。唉,阿玄是個好孩子,先時春兒不明白,總是厭著她,她一樣忠心耿耿。後來春兒明白過來,待她甚好,那丫頭仍如以往,不驕不躁的,隻看這份兒沉穩就沒幾人比得上她。”老太太道,“春兒院子裏,非有這麽個可靠的人才行。”

    唐盛笑,“母親說的是,我看阿玄也是個心正的。”

    唐盛並未將唐惜春單獨給阿玄寫信的事告訴老太太,其實唐惜春給阿玄的信唐盛早看過了,裏頭並沒有不能見諸於外人的東西,無非就是些瑣事。隻是唐盛想著,唐惜春在山上還惦記著阿玄……阿玄也算是唐盛看著長大的,又素來端正。

    若是兩人真有些個別的意思,唐盛倒覺著,能有阿玄這樣端正的孩子給兒子做側室,也是兒子的福氣。不過,兩人年紀還小,難得唐惜春現在明白過來,還是前程要緊,這些事緩緩再提也無妨。

    過得幾日,唐惜春收到了家中大管家送上來的秋衣冬衣,一大匣子的肉幹零嘴兒,總之都是阿玄預備的。

    唐惜春笑問,“家裏可好?”

    大管家唐忠道,“家裏都好。老太太、老爺、太太身體康健,就是一直惦記大爺。收到大爺的書信後,老太太開懷的很。老爺說了,山上清幽,叫大爺好生住著,靜心習文念書。這是老爺吩咐奴才給大爺的書信。”說著,一封家書雙手奉上。

    唐惜春接了,並沒有立時就看。

    唐忠繼續道,“大爺住在山上,多有打擾道長之處。這兩壇美酒,是老爺送給道長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