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惜春要同唐惜時一同去青城山的事,羅氏很快就知道了。於是,羅氏終於明白,為何丈夫這幾日對羅惜春百依百順了。

    想一想往日唐惜春那不成器的德行,羅氏很懷疑丈夫的一番苦心是否東流去。

    不過,她很有經驗的不對唐惜春發表任何負麵評價,反是一臉欣喜,”早我就說惜春懂事了,這回去山上呆上一段時日,定會越發出息的。就是一樣,老爺跟老太太說了嗎?老太太最疼惜春,怕是舍不得。”說著,羅氏憂心的瞅丈夫一眼。唐惜春不過是個小崽子,打幾棍子不敢不應,最難過的應該是溺愛孫子的唐老太太那關。

    出乎羅氏意料地,唐盛道,“老太太已經允了。”

    老太太一直是個明白人,她隻是太偏心唐惜春,失了原則,才會讓人覺著糊塗。但,這次唐盛下了決心要把唐惜春這塊朽木煆造成精鐵,唐惜春自己也認了命,沒有去老太太那裏鬼哭狼嚎死活不去,老太太沒理由阻止。

    唐惜春要去往青城山一事就這樣確定下來了。

    至於當事人唐惜春,認命之後他便指揮著阿玄給他收拾東西,“裏衣多帶幾套,外衣放兩套就成,山上穿綢緞太不結實了,那兒有粗布衣裳。”因為前世青城山的際遇太過淒慘,以至於唐惜春記憶牢固,他記得前世他到了山上,因要幹活,沒幾天他那些精工細做的綢緞衣裳就或蹭或摔或跌或磨破的不成樣子,隻能穿山上弟子統一的粗布衣裳。外衣倒沒啥,主要是裏衣,唐惜春素來細皮嫩肉,麻的衣裳粗糙,磨得他身上都是小紅點點,還起的許多診子。

    唐惜春道,“再叫廚下做五十斤肉幹,一並帶著。”山上吃的也差,果蔬雖多,肉食卻少,那些野味兒別看偶爾吃一回覺著新鮮,其實當真沒有家養的好吃。譬如,野雞肉柴沒有家雞肥嫩,除了熬湯借一借野雞的鮮,是煮是燉,都不得味兒。譬如,野兔的話,也沒有家養的兔子好吃,更不必提野豬了,那肉粗不說,能騷出二裏地去,還有股子鬆脂味兒,簡直難以下咽。

    反正,山上的吃食,除了菜蔬,唐惜春都不合口。

    但,他嬌養慣了的,真不給他肉吃,他又發饞,故此,唐惜春決定,做些肉幹帶到山上做零食解饞。

    “鞋也不要帶那些中看不中用的,金絲銀線的就算了,關鍵得結實。”唐惜春歎,“被褥要能打包才好。”

    阿玄道,“還有枕頭,大爺睡慣了這玉枕,離了這枕頭要失眠的。”

    “枕頭就算了,太奢侈了,你不知道,那青雲老怪最見不得別人穿金戴銀。”唐惜春唉聲歎氣,實在不想去青城山。唐盛根本不是叫他去念書,完全是去給人當奴仆看菜園子。彼時那一段歲月,簡直水深火熱都不足以形容。其實唐盛的本意是讓唐惜春吃些苦,他就能明白念書的幸福了,通俗一些話來說,就是先讓唐惜春嚐到體力勞動的艱辛,唐惜春便能頓悟腦力勞力的幸福之處。

    可關鍵是,上輩子唐惜春是嚐到幹活的苦累了,以至於他從山上回家後愈發變本加厲的奢侈享受。因為把心思都用在奢侈享受上,讀書更是無半分長進。

    簡直能把唐盛氣成腦溢血。

    想到唐盛的種種苦心,唐惜春如今倒也不是太反感去青城山了,頂多忍些時日,就當是孝順老爹了。到時再回家念些書,他自知不是念書的材料,不過,他年紀漸大,重活一世,總不好再像前世爛泥一般。縱使考不到功名,也學些道理,捐個前程,哪怕沒有高官厚祿,他隻想認認真真的過一輩子。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