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美國醫學家道:“我和《美國醫學會誌》的主編很熟,同時也認識好幾個審稿專家。到時候,我可以幫忙把趙元的文章遞過去。”

    其餘的外籍醫學家,也紛紛開口,你一言我一語,都表示可以並且很願意幫助趙元,把文章投到相熟的國際醫學刊物中去。

    他們並不是要幫趙元走後門。事實上,國際知名的醫學刊物,可不是走後門塞錢就能上的。他們的幫忙,隻是讓趙元的文章能順利的、更早的進入審稿環節,不至於因為一些特殊原因,看都沒看,就被刷下來。

    對於外籍醫學家們的好意,趙元沒有拒絕,拱手致謝,並表示,等文章寫出來後,定會請他們幫忙投稿。但話回來,文章好寫,可要翻譯成英文,還要讓沒有中醫基礎的人也能看懂,實在很困難。

    但趙元並不打算放棄。他也想明白了,想要讓中醫走向世界,登上世界級的醫學刊物,無疑是一條捷徑!

    登上世界級醫學刊物的中醫文章越多,中醫在世界醫學界裏的聲望和地位,就能越高!

    “我必須把英語水平提上去,可這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成的啊……”趙元在心中暗歎。

    暫且放下了這個事情,趙元掃了眼外籍醫學家們,好奇的問道:“剛才我講的那堂課,你們聽懂了嗎?”

    不出意外,許多外籍醫學家都在搖頭。

    米歇爾苦著一張臉:“我們不懂漢語,雖然在聽講的過程中,這位陳老師一直在幫我們翻譯,可有些內容,我們依舊沒有聽懂,比如你之前提到的什麽‘氣’啊、‘經絡’啊,我們就理解不了。”

    氣和經絡,他的是漢語,看來那位陳老師,並沒有把這兩個詞匯翻譯成英語。

    它們也的確不是那麽好翻譯。

    “關於氣,你可以把它視為人體內的一種能量,當這個能量充沛的時候,人的身體就會很健康。而當它被汙染,又或者是缺失了,人就會生病。至於經絡,你們可以把它理解成人體內的一套傳感係統,類似於神經係統,卻又有些區別……”

    趙元一臉愕然,因為這番話不是他講的,而是出自於一位膚色黝黑的外籍醫學家之口。

    隨後這位黑人醫學家,又用一口流利的漢語,向趙元自我介紹道:“趙老師你好,我叫迪亞拉,來自尼日利亞,現在是蓉城三醫院中醫科的副主任醫師。”

    趙元很驚訝,雖然這幾年裏,有一些外國人來中國學習中醫,但能夠像迪亞拉這樣,一路做到了中醫副主任醫師的,實在不多。

    一番詢問過後,他才知道,這個迪亞拉還真不簡單,因為年輕的時候,在非洲的一個中國援建工地上,見識到了中醫針灸的技術後,便產生了濃厚興趣,孤身前來中國,先是在羊城中醫學院念了本科,然後又在蓉城中醫學院讀了研究生,對中醫的理解,一點兒也不比中國醫生差!

    (本章完)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