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在技術進步的條件下,生產資料優先增長的原理不應否定

    經濟學界流行的觀點是根據馬克思、列寧的再生產理論,認為在技術進步的條件下,生產資料必然優先增長。魯文對這一觀點持否定態度,可惜文章並未就這一點進行充分闡述,而是著重於批判“孤立的、片麵的發展重工業”。文章指出:“事實上,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優先發展生產資料生產是擴大再生產的條件這一理論,一直被理解為孤立的、片麵的優先發展重工業,輕視農業和輕工業,而重工業中又孤立的強調發展鋼鐵工業。”文章批評的這種理解顯然是錯誤的。問題是,魯文到底是反對這種錯誤的理解,還是反對在技術進步條件下生產資料生產優先增長的原理?顯然,這是兩回事。我們應該認真總結我國經濟建設的經驗,反對片麵發展重工業,對在技術進步條件下生產資料優先增長的原理作完整準確的理解。但是不應該把這個科學的原理和錯誤的理解一起否定掉。

    要進行擴大的再生產,就必須有追加的生產資料,在技術進步的條件下,進行擴大再生產,就要求生產資料的增長比消費資料的增長更快,這樣才能供給各部門更多的技術裝備和其他生產資料。因此,生產資料生產的增長必須優先於(也就是快於)消費資料的增長。當然,生產資料的優先增長並不能脫離消費資料而片麵地發展。馬克思、列寧都曾強調第一部類對第二部類的依賴關係,這是他們的社會再生產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

    肯定生產資料的優先增長,並不排除在短時期內消費資料的生產可以快於生產資料的生產。我們說:由於技術的進步,總的說資本有機構成將提高,但並不排除同時也存在著資本有機構成降低的因素,如生產資料的節約,生產資料價值相對的降低等等。至於技術高度發展的國家,由於科學技術向更高、更新的階段發展,會不會出現資本有機構成由提高變為穩定甚至下降的趨勢,這是可以進一步探討的。不過,在技術落後的國家,實現現代化的過程中,總的來說,顯然不存在這樣的問題,有機構成將是不斷提高的。

    我們為了改變國民經濟的比例失調狀況,進行國民經濟的調整,必須加速發展農業和輕工業,克服脫離人民群眾需要,片麵發展生產資料生產的傾向。但這與優先發展生產資料的生產並不是對立的。為了發展農業、輕工業,就必須優先發展為農業和輕工業服務的生產資料的生產,就要保證給農業和輕工業生產更多的煤、電、油、建築材料、機器設備、原材料,等等。否則加速發展農業、輕工業就是空談。我們反對的是生產資料生產脫離消費資料生產,不為滿足人民需要而片麵發展。至於生產資料的生產優先增長到什麽程度,朝什麽方向發展,應該作深入的研究。但是在技術進步條件下實現擴大再生產,生產資料必須優先增長這一馬克思主義的再生產原理則是不應該否定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