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才話言不表,再講西番蓮花洞魔張祖師,這一日在洞中,駕坐蒲團,屈指一算,曉得武則天有覆國之禍,忙喚徒弟薛驢頭到來,說:“你在我山一十八年,力長千斤,槍法精通。命你下山到長安見你母後,領兵前去活捉薛剛,不可傷他性命。牢牢記著。”薛驢頭跪在地下說:“弟子不知,望師父說明,好去認父母,以退薛兵。”師父說:“你不知麽?你父薛敖曹,與武後交好,生下你來,將你拋在金水河中。我救你回山,傳授槍法,你母後被薛剛打破潼關,事在危急。作速前往。”

    驢頭醒悟,帶了火尖槍,騎上獅子馬,師父又與他一件寶貝,名曰飛銼,祭起拿人。驢頭拜別師父,跨了獅子馬,把馬一拉,四足騰空而去。不片時已到長安,按落雲頭,來到朝門,果見榜文。命軍士通報武三思。武三思得報,正在用人之際,急忙請進,說起情由一同來到朝中。驢頭朝見說:“母後在上,臣兒朝見。”武後一看,見其人詫異,驢馬頭,人身子,道童打扮,問道:“緣何稱朕母後?”驢頭奏說:“臣父薛敖曹,向年與母後交合,生下臣兒,拋在金水河中,被師父救去,今已年長。師父命臣兒下山,立擒薛剛,掃滅薛兵,天下太平。”

    武後聽了,心中覺得大悅,封驢頭太子兵馬大元帥,張昌宗為軍師,起兵十萬,出了長安,來到臨潼關。總兵官陳元泰出城迎接。接進千歲、軍師,到了帥府,下拜已畢,擺酒接風。他們三個俱是一樣格式。你道為何?原來都是酒色之徒。二人一到,就接幾個粉頭前來陪酒。一個叫做就地滾,一個叫做軟如綿。

    筵散就在帥府房中行樂。二女客極其奉承,弄得太子快活不過。

    次日問陳元泰道:“薛兵到關幾日了?”陳元泰道:“前日到的,打關二日,沒將出去應戰,緊閉關門。千歲到了,傳令開關迎敵。”太子說:“且慢,明日開兵。行兵打陣之事,再不必提起,隻是飲酒,夜間多喚幾個粉頭陪吾。”陳元泰應喏,奉承得驢頭太子不亦樂乎。

    軍師張昌宗對高力士說:“朝廷用酒色之徒為將,國家休矣。武後春秋甚高,其情不忘。不如棄了周朗去投南唐,此事如何?”高力士說:“老爺言之有理。”當夜主仆二人逃出臨潼,竟往南唐。後來高力士成了閹人,唐朝皇宮內為太監,此後話不表。

    再言薛剛領了三軍在關外,對諸將說:“本帥起兵以來,未嚐親自交鋒。今已得四關,這臨潼關待本帥親自討戰。”諸將皆曰:“元帥對陣,弟等願為掠陣。”薛剛大喜,帶領徐青、俞榮來到關前,諸將在後跟隨。吩咐軍士叫罵:“那關上的,報與主將知道,大兵到了三日,爾等閉關不出。今若再不出戰,要踹進關來,踏為平地。”

    關上軍士聽得,報人帥府:“啟上將軍,不好了。薛軍罵了三天,今若不出,要踹進關了。”驢頭太子正在吃酒,聽得此言大怒,吩咐備獅子馬,抬槍。頂盔貫甲,打扮已畢,來到關前,吩咐放炮開關。一聲炮響,大開關門,放下吊橋,一馬衝出,來到陣前。陳元泰帶同三軍分立兩旁。薛剛抬頭一看,見來將生得怪異,蓮蓬嘴,尖耳長鼻,銅鈴眼;頭帶紫金盔,身穿索子烏金甲,坐下一匹千裏獅子馬,聲如雷鳴。叫一聲:“誰敢前來納命?”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