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丁山將薛應龍,令軍校正要推出,元帥喝道:“畜生,今日才與樊小姐和好,怎麽又起了風波?真正禽獸不如,要你何用?吩咐:“放了應龍,快把這畜生綁出梟首。”眾將得令,放了小將,將丁山綁出帳前。許多官將,麵麵相覷,不敢相勸;姑嫂急得無法;老夫人看見仁貴大怒之下,暗暗垂淚;程咬金看見,說:“刀下留人!待我去見元帥。”氣吼吼走上,見了元帥,說道:“世子與樊小姐,前世有甚冤仇,今生夫婦不得團圓?還望元帥念父子之情,天倫為重,再饒一死。”元帥道:“老柱國,這小畜生幾次三番休妻,本帥心尚不安。如今又把他休棄,反羞辱他,教我也無顏見三媳。還不斬此畜生,更待何時?左右與我速斬報來。”嚇得咬金無法,隻得跪下道:“令郎乃皇家柱石,望乞刀下留人。看老夫之麵,饒恕了他。若是元帥不依,我撞死在階下。”元帥看見,忙扶起道:“老千歲,這樣畜生,待他死了罷,何苦救他,看老千歲麵上,死罪饒了,活罪難免。”吩咐放了捆綁,重打四十,下落監牢。

    再言應龍連夜帶了本部人馬,仍上玉翠山去了。再言梨花小姐,氣得昏沉,虧了姑嫂三人,扶進內營,悠悠複醒,放聲大哭說:“姑娘嗬,薄情無義猶可,反把汙穢之言陷害於我,那裏當得起,怎好做人?不如撞死朱雀關下,表我清白之心。”仙童、金定勸說:“公公將冤家捆打四十棍子,仍發下監,也為賢妹出氣了。況且令堂老夫人,獨守寒江,後來單靠賢妹,你若有差池,令堂所靠何人?須自作主要緊。”梨花隻是痛哭,金蓮小姐叫聲:“嫂嫂,哥哥雖是無情無義,還要看我們麵上。我哥哥亂道之言,隻當放屁,不要睬他。”老夫人過來,叫了聲:“媳婦,你是大賢大德之人,有誌氣的,寬心為主。”梨花見眾人苦苦勸住,哭說道:“婆婆、姐姐、姑娘嗬!多承你們再三勸我,我想前生孽大,今生夫星不透,命中所招。三番花燭,三次休棄;反被眾將談論,留為話柄。從今以後,再不願與冤家成親。如今回家,剃了青絲,身入空門,無掛無礙,了卻終身。落得個僧衣僧帽,修來身之事。”

    說罷大哭,拜別就要登程。柳夫人聽了,咽住喉嚨,不能出聲,姑嫂三人哭個不了。金蓮帶哭說道:“嫂嫂,諒你不肯同住。既決意要去,惟萬不可落發。”梨花大哭道:“姑娘,我恩怨俱絕,必要落發,獨守孤燈,以了終身。憑你們怎樣勸我,我心如鐵石,決難從命。”姑嫂三人,見他執意,一齊跪下道:“求賢嫂再發慈悲,留了青絲。丁山雖有不是,還要看我姑嫂三人情麵,定然要奏過君王,封贈忠義有功之人,少不得奉旨成親。”梨花見三人義重,也大哭跪下,說:“姐姐、姑娘請起,不要折殺奴家。”仙童、金定說:“要求妹妹應許,回去不落發,我們才起來。”金蓮說:“嫂嫂要答應一聲,頭發萬落不得。隻要應允,我們才放心起來;若是不從,即跪倒在此,不放你登程,願聽嫂嫂發放了我三人。”梨花說:“姐姐、姑娘,我今立意落發為尼。既蒙你們情義,憐我苦命之人,隻得權且忍耐,帶發修行,從你三位之情便了,快快請起。”金蓮說:“嫂嫂隻是口頭之言,不過寬我們的意思,不是真心實意依從的。”又叫一聲,“嫂嫂,非是不信,隻是難舍你有恩有義,必要爹爹奏明聖上,表你功勞第一。倘你回去落了發,後來皇封誥贈,怎能當得?豈不是欺君之罪難當?必要立下誓來,方好信你。不然,不起來了。”梨花無可奈何。又見老夫人悲傷,叫聲:“我的媳婦兒,你若不立下誓,做婆婆的也要跪下來了。”梨花聽了,帶淚說道:“婆婆,這個媳婦受當不起,待我對天立誓,安了婆婆之心。”說道:“我樊梨花回家帶發修行。若負了諸親,世守孤燈。”姑嫂見他立誓,一同拜畢。梨花又拜別公公,元帥說:“畜生無禮,望賢媳回家,休記恨於他,寬心忍耐。”梨花說:“多謝公公。”即忙傳小將軍。女兵說:“小將軍昨夜就去了。”梨花聽了大怒:“這小畜生,不服王化。雖然繼父不仁,被祖父放還,理當靜候,怎麽就去了?倒也安靜。”領了女兵,打從大路上回去。此話不表。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