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把企業的病根找到,然後在平衡中調整,正如大病之體,不能大補,隻能緩治,這樣才能逐漸清除病根,將企業引上健康良性的軌道。

    中醫與西醫的差別大矣,有人用非常精妙的話總結:西醫是死人身上總結來的醫術,中醫則是來自於活人,為了活人。西醫是現代意義上的科學(可惜“現代”的定義是基於西方文明的),而中醫中藥則是一種經驗,一種人生哲學。批評中醫的人甚至認為中醫缺乏經驗的基礎,隻是主觀的臆想,如太陽、太陰、陽明、厥陰、少陽、少陰之類的概念在經驗世界也不存在。實事求是地說,中醫是一種經驗醫學,這主要是從方法論上而言的。中醫的陰陽五行理論並不能真正指導醫生開方治病,最多是一個方向,比喻治陰虛內火的中藥多如牛毛,每個中醫的方子可能都不同,眾多驗方的存在,說明經驗是中醫的基本出發點。幾千年來,有多少病人以身體做賭注,成就了一代又一代的老中醫。中醫中藥的西化、科學化是中醫存在的必須。

    拋開具體的細節不談,中醫的思想應該是非常先進的。首先它重視活體的表征,比如精氣神,認為疾病是發展出現了偏差,而治療是對偏差進行校正。並認為所有的內髒疾病都會在外表觀測到,這就是所謂的望、聞、問、切。望是對病人的神、色、形、態、舌象等進行有目的的觀察,以測知內髒病變。中醫通過大量的醫療實踐,逐漸認識到機體外部,特別是麵部、舌質,舌苔與髒腑的關係非常密切。聞包括聽聲音和嗅氣味兩個方麵,主要是聽患者語言氣息的高低、強弱、清濁、緩急……等變化,以分辨病情的虛實寒熱。問是通過詢問患者或其陪診者,以了解病情,有關疾病發生的時間、原因、經過、既往病史、患者的病痛所在,以及生活習慣、飲食愛好等與疾病有關的情況。切包括脈診和按診兩部分,是醫者運用指端之觸覺,在病者的一定部位進行觸、摸、按、壓,以了解病情的方法。望、聞、問、切沒有一個是可以量化的,但是在沒有高科學儀器的條件下,不能否認這些都挺好用,尤其是在經驗充分的前提下,更是如此。

    其次中醫的治療是動態和辯證的。比如說相生相克,金屬肺,木屬肝,水屬腎,火屬心,土屬脾;辛入肺,酸入肝,鹹入腎,苦入心,甘入脾;青與肝,赤與心,黃與脾,白與肺,黑與腎,五髒與五行、五味、五色相生相克,如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那麽,脾可以製約腎,肝可以製約脾,以此類推。麵色過紅,乃是心血管病-比如高血壓,黎黑乃屬腎病,痿黃乃屬脾虛,脾虛可導致腎虛,腎虛可以導致心病,如此循環,相生相克,相成相悔。這裏麵有太多的不科學,但是相生相克、相互關聯的觀念確實是千真萬確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