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是聰明人,聰明人一點就透。∑頂點小說,..

    推恩令,始出漢朝武帝,當時漢武帝劉徹很苦惱,真正的寢食難安,因為他的祖宗漢高祖劉邦太沒文化,立國之後大肆分封劉家子弟為王,放眼華夏大地,這裏一個王那裏一個王,真正是祖國江山一片劉,立國時沒什麽,劉家子弟感恩戴德痛哭流涕謝皇帝封賞,然而給了王位就得給權力,給了權力還得給兵將,久而久之,諸王勢力越來越大,對中央政府也越來越不敬,皇位傳到武帝劉徹這裏時,可憐的萌娃武帝小朋友失眠了……

    不僅失眠,劉徹可能還患有譬如焦慮症,神經衰弱症,心率不齊症等一係列症狀,因為王爺們勢力太大了,諸王勢力合起來估摸可以把他這個皇帝掀翻三次以上,皇位很不穩當呐。

    所謂“主憂臣辱”,皇帝陛下失眠,臣子們也不敢睡了,這時一個名叫“主父偃”的臣子上了一道疏,奏疏裏說,既然天下這麽多王爺,咱們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把王位當成不要錢的爛白菜一通亂封算了吧?劉徹大怒說,寡人憂鬱得快成詩人了,你特麽還跟我胡咧咧,信不信寡人抽死你?主父偃急忙解釋,莫如分封諸王子弟,一個王爺少說有三四個孩子,將這三四個孩子全部封王,然後將他們老爹名下的土地和城池再劃分給他們,如此一來便無形中削弱了諸王的實力,一個小國變成三四個小國,指揮不一,兵力不一,以後誰還敢造反?

    這就是著名的“推恩令”,劉徹的失眠症終於不藥而愈。

    李世民當然知道推恩令,然而畢竟當局者迷,當薛延陀犯境之時,君臣第一個念頭並不是什麽陰謀詭計,而是打或者不打,兩端各執一說,卻沒有一個人想到推恩令這方麵去。

    直到東陽匆匆進宮,向李世民獻上此策,李世民這才如同撥開了漫天迷霧一般,整個思路都清晰了。

    是啊,推恩令,如此絕佳的計謀,不費一兵一卒,隻需輕飄飄一道聖旨便足可讓真珠可汗後院失火,大唐君臣則坐山觀虎鬥,待到老爹和兒子們打得鼻青臉腫,無力再戰時,唐軍再發動突襲,豈不事半功倍?

    至於本該發生的戰爭……

    李世民好鬥,卻絕非窮兵黷武,一千多年來被後人喻為“千古一帝”,這個稱號可不是純粹用武力換來的。若能用更高明的法子和平解決大唐北方的心腹之患,李世民又何必付出讓國力倒退十年的代價?

    東陽獻策後,李世民刹那間想到了很多,心念電轉間,不由望向東陽,目光充滿了非常內斂的震驚。

    “東陽,推恩之策……是你想出來的?”李世民的語氣頗為平淡,聽不出喜怒。

    東陽一顆心頓時懸起,潔白的貝齒咬了咬下唇,腦中仔細揣摩了一番自己剛才說的話,直到確定不會給李素惹來麻煩後,才輕輕地道:“回父皇,此策非東陽所出,而是東陽封地旁的農戶子弟獻上的,那個人……名叫李素。”

    李世民又怔住了,最近數月,“李素”這個名字一次又一次出現在他耳中,實在太熟了。

    “李素?”李世民嘴角勾起一抹看不清含義的笑:“那個不願為官的農戶小子?那個治了天花,寫過佳詩,獨自誅殺結社率叔侄的……李素?”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