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花三百文雇人種地都要心疼許多天的莊漢,給兒子買五百文的文房用具卻連眼都不眨。

    父母心,千百年從未變過。

    李素捧著紙墨,覺得沉甸甸的,紙墨不重,父親的期望捧在手中,卻令他雙手微微發顫。

    李道正滿臉含笑,重重拍拍李素的肩:“好好讀書,讀好書做官咧,陛下給你封太醫署的官不行,辭了就辭了,我娃將來不做治病的大夫,要做上馬治軍下馬管民的大官咧。”

    李素沉默著點點頭,心緒有點亂。

    父子倆一人一大碗麵,蹲在門檻外稀裏嘩啦吃完,李道正把碗一擱便出門了,二十畝地已種下了麥種,今年春雨多,應該有個好年景,李道正患得患失,每天都在田邊盯著,生怕出了一絲紕漏。

    李素坐在房裏,徐徐展開手中的紙。

    紙是很普通的麻紙,稍微**一下便破碎了,托東漢那位名叫蔡倫的太監的福,造出的紙給天下的讀書人帶來福音,然而紙的質量還是太差,跟後世潔白如雪的白紙差遠了。

    李素拈起麻紙的一角,小心地揉了一下,果然碎了。

    坐在房裏發呆,李素的眼睛卻越來越亮。

    這是條財路啊,後世的造紙怎麽造來著?好像在現有的造紙工藝裏麵摻了某種水果的汁,以及添加麻纖維用來增強柔韌度,麻纖維和桑皮似乎還要事先用熒粉漂白,這樣造出的紙雪白幹淨,韌度強,不易碎……

    還有,這個年代的印刷術似乎也笨得出奇,印一頁書就得請師傅專門刻個版,印完後就沒用了,也沒人試過省時省力的活字印刷……

    都是財路,得記下來,將來偷偷摸摸開個小黑作坊,一聲不吭造紙印書,悶聲發大財,關鍵技術掌握在自己手裏,誰要也不給。

    現在還不是發財的時機,李素對這個世界還是太陌生了,到現在還沒把腳步跨出過太平村,造紙和活字印刷太驚世駭俗,出這麽大的風頭,不一定惹出什麽禍端。

    等到將來數錢數到手抽筋,老爹應該不會再為幾百文錢心疼了。

    為未來做好了打算後,李素起身往屋外走,也去自家地裏看看,不能讓老爹一人忙活。

    走了兩步,眼角餘光不經意瞧見桌上那一疊紙,李素又停下,目光若有所思。

    老爹辛苦給自己買紙買筆,不管怎麽說,也該在上麵寫點東西,老爹回來發現紙上寫了字,盡管他不認識,想必也會高興吧,畢竟這代表著兒子已是讀書人了。

    李素將毛筆開了鋒,硯台裏滴了點水,新買的墨條在硯台上緩緩磨了一陣,然後用心思索著繁體字的寫法,良久,終於落筆。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最後一筆收鋒,大功告成。

    很好,很勵誌,充滿了積極向上奮發圖強的意味,然而李素臉色卻有些陰沉。

    這筆臭字實在太難看了,可謂慘不忍睹。

    拈起準備將它撕掉,轉念一想,不管好字臭字,放在這裏讓老爹開心一下亦未嚐不可,反正寫得再差他也不認識。

    決定了,就放在這裏吧,自己不看便是。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