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漸漸看出來了,今日李世民來太平村可能沒別的目的,純粹隻為散心。

    最近幾日,李世民也感到壓力有點大了,滿朝反對的盛況自他登基開始便沒發生過,沒想到十幾年後,他已是皇權在握,威名遠揚的時候,卻有那麽多昔日的忠臣出來反對他。

    李素的話說得很委婉,但李世民還是聽出了意思,冷眼朝他一瞟,道:“朕聽出來了,你也覺得朕不該修大明宮?”

    李素急忙道:“臣年幼淺薄,怎敢妄議君過?陛下修與不修皆有聖裁,臣不敢反對。”

    李世民指著他笑罵道:“年紀不大,卻不知跟誰學了一嘴油滑毛病,繞半天繞不出個意思來,等著朕來猜你的心思嗎?有什麽話痛快說便是了。”

    李素苦笑道:“臣的意思很簡單,其實國與家都一樣,大家都在過日子,不同的是人多人少,臣的見識不多,若說起過日子,臣還是有些心得的……去年的這個時候,臣家裏難繼溫飽,老父不得不幫著地主挖溝渠,大冬天的跳進冰冷的水裏,一鋤一鋤的往外挖濕泥,每日換得三文錢糧,而臣呢,被逼得不停想法子填飽父子二人的肚子,於是鼓搗出許多新奇玩意,被地主看中了,換了家中口糧,直到後來造出了白酒和香水,家裏的日子才好過一些……”

    李世民聽得頗為感慨,長歎道:“隻道你是個養尊處優的娃子,原來當初也曾受過苦的。”

    李素笑道:“不算受苦,其實餓肚子也隻餓了一兩天,後來沒怎麽餓過,再後來家境好了,頓頓離不了肉,已然算是小富之家了,最後家裏終於積存了一些錢財,臣便和老父估算了一下,這些存下來的錢能買二百畝地。還能蓋一座新房子,於是臣家裏便多了二百畝地,和那套新宅。”

    “家裏有多少積存,便做多大的事情。若是想做的事太耗錢也沒關係,完全可以再等一等,等到錢財積攢夠了再做,人這一生數十年光陰,多等幾年損失不了什麽……朝廷過日子其實也是一樣。先問問國庫裏有多少積攢,自己要做的事情要花費多少積攢,至於要做幾年,或是會不會把這些年的積攢全折騰幹淨,那便看陛下如何裁斷了,若是陛下鐵了心要把積攢花光,誰都無話可說……”

    李世民不滿地哼了哼:“行了冠禮才幾天,倒教訓起朕了,這些道理連你都懂,難道朕不懂嗎?”

    李素笑道:“臣怎敢言‘教訓’二字。隻是臣覺得自己別無長處,唯獨過日子頗具心得,忍不住跟陛下傾訴一番……”

    神情忽然一正,李素抬手指著波光潾潾的涇河,還有遠處起伏層疊的山巒,深情地道:“陛下請看,我大唐的山河壯麗,如詩如畫,風光秀麗,如錦如緞。而這座,全是陛下您的,《詩》雲:‘,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整座的人和物都是陛下的,陛下何必在意一座都城裏的宮殿?”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