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甲,亦即符律衡,在延安曾與江青同台演出過京劇《打漁殺家》。在京劇方麵,阿甲兼演員、編劇、導演於一身,富有經驗。接到江青推薦的滬劇《紅燈記》劇本,就仔仔細細地進行改編。

    京劇《紅燈記》中,李玉和一角最初由李少春扮演;李鐵梅一角本來選定唱功極佳的杜近芳,但是杜近芳畢竟年歲偏大,改用劉長瑜;李奶奶一角由高玉倩扮演;鳩山一角,自然非袁世海莫屬。演員陣營頗強,加上阿甲編導功力深,京劇《紅燈記》波瀾起伏,譜成一台嘹亮的嶄新的“國戲”。

    麵對如此陣營強大的劇組,江青卻如一個嘮叨不已的老太婆,絮絮恬恬地發“指示”。她在一九六四年五月二十三日、五月三十一日、六月二十日、七月一日、七月十三日(這天兩次)、十一月五日,七次接見劇組,隨口而說,說了一大堆瑣瑣碎碎的意見。她的每一句話,每一條意見,都成了“指示”,導演必須遵命。

    以下摘錄她的原話,可見她的種種“指示”之一斑:

    △鐵梅舉紅燈跑圓場,可縮短些。

    △奶奶的服裝補的不是地方。

    △七場(指監獄)景太堵心。

    △李玉和一家人進、出門,要隨手關門,要給群眾一個安全感。

    △鐵梅上場(第一場)不要戴圍巾,見爹爹遞紙條後,臨走時玉和把自己的圍巾給她圍上。

    △鐵梅叫奶奶的聲音太刺耳,不要那麽高。

    △這個戲不適合用“南梆子”。

    △李玉和受刑後上場,可以扶住椅子

    △刑場上的石頭,要靠前些。

    △粥棚場,磨刀人不要吃粥。

    ……

    演李玉和一角的李少春,為人耿直,對江青的“指示”不願句句照辦,後來由B角錢浩梁所代替。

    編導阿甲由於“不聽話”,在“文革”中受夠批鬥,幸存於世。一九八七年,八十高齡的他,是他從事戲劇工作五十周年紀念。他複排《紅燈記》,在北京公演。他曾感慨萬千,說了這麽一番話:

    有的人把《紅燈記》看作是江青搞的,其實這出戲的創作與江青沒關係,是她剽竊了我們的創作成果……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