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江青養病養了兩年多之後,忽地又一次“露崢嶸”……

    一九五四年九月一日,山東大學校刊《文史哲》發表了署名李希凡、藍翎的文章《關於〈紅樓夢簡論〉及其它》,批評了俞平伯的《紅樓夢簡論》。

    江青對美國維克特談話時,曾自吹是“半個紅學家”:

    《紅樓夢》我讀過多少遍記不得了。大概十遍以上。到延安以前看了三次。一看到林黛玉死就哭鼻子,看不下去了。太慘了。

    毛主席批評我,你這個人不成話,一部書都看不完……

    《紅樓夢》是講不完的。你們不要認為我是紅學家。我隻是半個紅學家。

    江青還這麽說及她當時看了李希凡、藍翎的文章之後的情景:

    “這篇文章被我發現了,就送給毛主席看。”

    一下子,在中國又掀起一場軒然大波……

    俞平伯,中國的《紅樓夢》研究權威人士,北京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他一九一九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一九二二年就寫出了《紅樓夢辨》一書。一九五二年,他修改了此書,改名《紅樓夢研究》。一九五四年三月,他又在《新建設》第三期上發表《紅樓夢簡論》。

    兩個“小人物”,讀了俞平伯的《紅樓夢簡論》,不以為然。他們著手寫文章,批評俞平伯。這兩個“小人物”,便是李希凡和藍翎。

    李希凡,本名李錫範,當時二十七歲。他是北京通縣人,考入山東大學中文係。一九五三年畢業後,到北京中國人民大學繼續學習。

    藍翎,本名楊建中,當時二十三歲。他是山東單縣人,就讀於山東大學中文係,跟李希凡是同學。一九五三年畢業後,到北京師範大學工農速成中學任語文教員。

    兩位“小人物”寫出了《關於〈紅樓夢簡論〉及其它》,試圖投寄給《文藝報》。他們先給《文藝報》去信,詢問可不可以批評俞平伯,沒有得到答複。於是,他們求助於母校,他們的老師表示支持,把他們的文章發表在《文史哲》九月號上。

    江青讀過的小說不算多,但是《紅樓夢》卻讀過幾遍。

    江青很有興味地讀了李希凡、藍翎的文章,大為讚賞。她把文章推薦給毛澤東看。毛澤東看後,也以為不錯,建議《人民日報》予以轉載。不過,毛澤東以為自己直接給《人民日報》下指示,要他們轉載,似乎過於鄭重其事。他讓江青出麵,轉告《人民日報》。

    於是,江青給《人民日報》社打了電話。九月中旬,江青帶來了《文史哲》第九期,說毛澤東主席很重視李希凡、藍翎的文章,希望《人民日報》予以轉載。

    周揚以為,《人民日報》轉載這樣的文章不合適,建議改由《文藝報》予以轉載。

    於是,《文藝報》第十八期轉載了李希凡、藍翎的文章,還加了由主編馮雪峰所寫的“編者按”,全文如下:

    這篇文章原來在山東大學出版的《文史哲》月刊今年第九期上麵。它的作者是兩個在開始研究中國古典文學的青年;他們試著以科學的觀點對俞平伯先生在《紅樓夢簡論》一文中的論點提出了批評,我們覺得這是值得引起大家注意的。因此征得作者的同意,把它轉載在這裏,希望引起大家討論,使我們對《紅樓夢》這部偉大傑作有更深刻和更正確的了解。

    在轉載時,曾由作者改正了一些錯字和由編者改動了一二字句,但完全保存作者原來的意見。作者的意見顯然還有不夠周密和不夠全麵的地方,但他們這樣地去認識《紅樓夢》,在基本上是正確的。隻有大家來繼續深入地研究,才能使我們的了解更深刻和周密,認識也更全麵;而且不僅關於《紅樓夢》,同時也關於我國一切優秀的古典文學作品。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