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歲,公元前551年(周靈王二十一年,魯襄公二十二年),夏曆八月二十七日,公曆九月二十二日,孔子生於魯國陬(zou)邑昌平鄉(今山東曲阜城東南)尼山附近。今尼山下有“夫子洞”,亦叫“坤靈洞”,傳說為孔子誕生的地方。因父母禱於尼山而生,故名丘,字仲尼(《孔子家語本姓解》)。

    二歲,公元前550年(周靈王二十二年,魯襄公二十三年)

    孔子在魯。

    三歲,公元前549年(周靈王二十三年,魯襄公二十四年)

    孔子父親叔梁紇死,葬於防山(今曲阜城東,後世稱梁公林、啟聖林),孔母顏征在攜孔子移居曲阜闕裏。

    四歲,公元前548年(周靈王二十四年,魯襄公二十五年)

    孔子在魯。

    五月,齊崔杼殺齊莊公,立其弟,是為景公。晏嬰評論道:“作為百姓的君主,難道是用他的地位來高踞於百姓之上?應當以治理國家為主。作為君主的臣子,難道是為了俸祿?應當維護國家的利益。”(《左傳襄公二十五年》)

    此前,隨國的季梁就提出:“夫民,神之主也,是以聖王先成民而後致力於神。”(《左傳桓公六年》)邾國文公也提出:“苟利於民,孤之利也,天生民而樹之君,以利之也,民既利矣,孤必利焉。”(《左傳文公十三年》)凡此種種,都是從西周的保民思想發展來的。這也是孔子仁的思想的淵源。

    五歲,公元前547年(周靈王二十五年,魯襄公二十六年)

    孔子在魯。

    弟子秦商生,商字不慈。

    六歲,公元前546年(周靈王二十六年,魯襄公二十七年)

    孔子自幼好禮,“為兒嬉戲,常陳俎豆,設禮容。”(《史記孔子世家》)弟子顏繇、曾點生。繇又名無繇,字季路,又稱顏路,顏淵之父。點字皙,曾參之父,魯國人。

    七歲,公元前545年(周靈王二十七年,魯襄公二十八年)

    孔子在魯。

    周靈王死,子貴立,是為景王。

    弟子冉耕生。耕字伯牛,魯國人。

    八歲,公元前544年(周景王元年,魯襄公二十九年)

    孔子在魯。

    吳公子季劄赴魯觀禮。魯係周公封地,可用天子禮樂,故保存周禮較完備。

    九歲,公元前543年(周景王二年,魯襄公三十年)

    孔子在魯。

    此年鄭國子產執政,“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洫,廬井有伍。”(《左傳襄公三十年》)鄭國大治。後來孔子對子產政績評價很高。

    十歲,公元前542年(周景王三年,魯襄公三十一年)

    孔子在魯。

    魯襄公死,其子裯繼位,是為昭公。

    弟子仲由生。由字子路,卞人。

    鄭人遊於鄉校,議執政善否。然明勸子產毀鄉校,子產不聽。曰:“其所善者,吾則行之,其所惡者,吾則改之,是吾師也,若之何毀之?”孔子後來評價子產的這些話說:“以是觀之,人謂子產不仁,吾不信也。”(均見《左傳襄公三十一年》)可見孔子對子產尊重民意評價很高。

    十一歲,公元前541年(周景王四年,魯昭公元年)

    孔子在魯。

    十二歲,公元前540年(周景王五年,魯昭公二年)

    孔子在魯。

    弟子漆雕開生。開字子若,蔡人。

    十三歲,公元前539年(周景王六年,魯昭公三年)

    孔子在魯。

    十四歲,公元前538年(周景王七年,魯昭公四年)

    孔子在魯。“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論語子罕》)這說明他少年時代從事過各種勞動。

    十五歲,公元前537年(周景王八年,魯昭公五年)

    孔子在魯。孔子曾說:“吾十有五而誌於學。”(《論語為政》)

    魯“四分公室”,其三軍改為四軍,叔孫、孟孫各領一軍,季孫領二軍。當時軍、賦統一,分軍即分賦,所以當時稱此舉為“四分公室”(《左傳昭公五年》)。

    十六歲,公元前536年(周景王九年,魯昭公六年)

    孔子在魯。

    三月,鄭國鑄刑書。“禮治”衰退,法治漸起。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