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曰:情緣一點已消除,又到中華找丈夫。

    兒女私心難割舍,怎教骨肉不歸蘇。

    話說宣讀官捧了皇爺大封功臣的旨意,走出桌案旁邊,代宣綸音,高聲朗讀。眾文武聽得旨下,一齊伏在金階。宣讀官念道:"文華殿大學士張文學,輔佐親王,監國有功,進升三級,外賜黃金幹兩、蟒袍一襲、玉帶一圍;武英殿大學士蘇武,和番不屈,忠心可嘉,進升三級,外賜黃金千兩,妻周氏封一品夫人;三邊統製,兼天下總管代巡,娘娘禦弟王龍,在番辛苦多年,加封文淵閣大學士,妻蕭氏封一品夫人,外賜金錢一萬;鎮守雁門關大將軍李廣,用心堅守關門,忠烈可敬,加封威武侯,外賜黃金千兩,蔭襲一子,以三品職敘用,已故妻鄭氏,追贈為一品郡君;已故都督李陵,業已在番追贈外,其妻與子隨駕平番,屢立功勳,不愧先行之任,鐵花女封為二品夫人,李能封為中營總兵,外賜黃金百兩,白銀三萬兩,以酬汗馬功勞;在朝文武,各升一級;以下從征大小三軍,敘功升賞,免差三月;已故禦營都統李虎,加封為忠義伯,妻百花女,加封忠義夫人,俱配享功臣廟;已故禦營前部大將軍陳希,加封為勇烈伯;已故禦營後部大將軍郭武,加封為武定伯。以上陣亡大將,俱遣官代朕致祭,各蔭一子襲職;以下陣亡兵卒,著兵部一一厚恤其家。"宣讀已畢,除李廣在雁門,王龍在三邊,現在文武一齊謝恩。漢王又傳旨光祿寺:"在殿上擺下慶功宴,款待眾臣。"漢王上坐,文武分列兩旁,賜座飲宴,正是:君臣同享普天樂,共進南山萬壽杯。

    隻吃到半酣之後,文武怕失朝儀,離席謝恩,告別漢王,各出朝門。漢王排駕回宮,早有娘娘接至宮中坐定,又擺酒筵,皇爺和皇後暢飲一番,吃得十分大醉,方入帳安寢。

    真是光陰易過,日月如梭,過了幾個年頭,那日皇爺正與皇後在宮中閑談,忽見一內侍笑嘻嘻地進宮來報喜,漢王便問:"喜從何來?"內侍奏道:"老皇親新娶一位如夫人,昨夜生了一位小國舅,特來與皇爺、娘娘報喜。"皇爺聽說,喜動天顏,便道:"老蚌生珠,真是難得!"娘娘以手加額道:"天不絕王氏之後,感謝上蒼不盡。"皇爺賜的金圈一副、金牌一麵、禦筆取名"天賜"、綾緞百匹;皇後賜的珠帽一頂、金鐲一副、果品八端,打發內侍送到國丈府中,又代皇爺、娘娘稱賀。皇親夫婦接著禦賜禮物,擺了香案,拜謝九五之恩,送出天使,回宮繳旨。自此,老夫妻愛惜此子,如同掌上之珠,直到長成,攻書上學,一十六歲就做了國舅,椒房之寵,王忠夫婦一生忠厚,命中該有一子,送老歸山,這是書中交待,不用再敘。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