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言昭君,憑著三寸不爛之舌,說哄番王,苦費金銀,癡想成親,付之流水,每日悶坐宮中,心上有事,非彈琵琶,即是吟詩,或閑步花園,以散心情,但聽得:枝上子梘啼不住,聲聲叫出斷腸吟。

    蝴蝶過去飛來燕,鶯藏林外弄姣聲。

    桃紅柳綠如鋪錦,杏花初放牆角橫。

    過了春來到夏景,水麵荷花香十分。

    一對鴛鴦雙戲水,鷺鷥常傍藕池根。

    涼亭搖扇乘風坐,修竹根根被暑浸。

    過了夏來秋又到,桂花香送沁人心。

    好個八月中秋夜,佳節共賞月光明。

    東籬又放陶家菊,門外白衣送酒人。

    凜凜狂風交冬令,白雪紛紛亮如銀。

    淚滴成冰真個冷,寒鴉便共梅與爭。

    古人踏雪尋梅飲,雪擁藍關馬不行。

    可惜日月如梭快,四季景致瞬息更。

    十年婦女閨中老,悔不當初嫁夫君。

    昭君觀看園中景致,遊玩一番,沒情沒趣,出了園林,仍回西宮納悶。

    這十六年中,番王有多少盼望,助他相思;昭君有無限離愁,增她的悲苦;該管工部官員,費許多手腳,發多少錢糧,用若幹人夫,耗無限心血。正是十六年光陰,人生原不容易過去,書中不用片刻時辰,浮橋業已告成。工部上複朝命,番王心中大喜,忙進西宮,昭君接駕,將番王迎進宮中。行禮已畢,坐定,番王道:"美人要搭浮橋了願,今橋已告成,但憑美人擇日前去燒香,回來好與孤王成其美事。"昭君聽說,由不得苦在心頭,暗叫一聲:"苦命的昭君呀,你的催命符到了。"反破涕為笑道:"好快日子,倒也十六年了。"番王道:"孤家度日如年,足足等了十六年,美人又不要別生枝節。"昭君道:"這個自然,妾身若再推辭,豈不辜負狼主十六年等候的恩情了。"番王聽說,哈哈大笑道:"美人之言有理。"昭君道:"啟狼主,可命禦弟同工部,到白洋河先去燒香謝神,收工回來複旨,妾自擇日燒香便了。"番王準奏,一麵將旨傳出宮去,一麵吩咐宮中擺酒,代娘娘賀喜,不表。

    且言王龍在館驛內接了番王旨意,雖是份無統率,卻也不敢不遵,忙會同工部,備了祭禮香燭到浮橋,先把橋一看,好不高聳,怎見得,有詩為證:建立全憑造化工,長橋高欲起平空。

    雖由妙手人之巧,總在汪洋一派中。

    王龍看畢,免不得與工部在橋上燒香行禮,化紙已畢。王龍到底生在中華,未曾領略過外國的風景,慢慢同工部下了浮橋,也不坐馬,也不坐轎,一路步行,玩著野景:山雖不高而險峻,水雖不秀而長流。走有十餘裏下來,忽見山腳下站著一人,有些認得,王龍向前一看。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