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曰:鹿吃山邊草,魚吞水底沙。

    休笑江湖客,流落在天涯。

    話說雁門關守兵見番兵勢大,因何吃這一驚?其中有個緣故:隻因守將唐總兵生來武藝超群,十分利害,所以鎮守此關。番人聞他名兒,不敢侵犯雁門。隻因唐總兵失察,一時盤查不緊,放走了毛延壽,逃往外邦,惹起禍根,漢王大怒,即將唐總兵問罪,取斬滿門,換了彭殷鎮守此關,其人武藝平常,遠不及唐爺,所以兵士吃驚。隻得急急報與彭爺:"有番兵抵城討戰。"彭殷又是個妄動的人,也不計較一番,即刻披掛上馬點兵,開關接戰。三聲炮響,帶領三千兒郎,一馬衝出關門,高叫:"無理番奴,擅敢侵犯邊界,今日遇到本鎮,管叫個個斷送殘生。"慶真在馬把來將一看,怎生打扮?但見他:頭戴銀盔飄烈焰,鬥大紅纓蓋頂門。

    素白袍上花千朵,梨花罩甲玉裝成。

    護心寶鏡同明月,絲鸞寶帶緊一根。

    坐下走陣銀鬃馬,丈八銀槍手內掄。

    看畢,喝聲:"來將少催坐馬,快通上名來。"彭殷見敵將問他名子,便把長槍背住咽喉,防人暗算。叫聲:"番狗聽著,俺乃大漢天朝官拜雁門關總兵彭殷是也。本鎮刀下不斬無名之將,爾可通上名來。"慶真道:"某乃單於國王駕前官拜征南大將軍石慶真是也。你這將官,有多大本領,擅敢出關接戰?隻怕你頸上驢頭,就長不穩了。"彭殷大怒,把長槍刺將過來。早有左右先行,就是慶真二子,名叫慶龍、慶虎,一個舉刀,一個舉錘,雙雙齊出接住與彭殷交戰。但見彭殷一槍刺來,好似盤龍蓋頂,慶龍將刀架過,賽比流星,又是慶虎錘到,彭殷急急將槍逼過,慶龍刀來得快,又劈麵來,慌得彭殷一杆槍,左右支持。殺了三十回合,隻殺得渾身汗淋,槍法漸亂,有些抵敵不住。忽被刀傷左臂,叫聲:"不好。"連忙敗下陣來。石氏兄弟放馬追趕,慶真把旗一搖,催動後兵,隻殺得官兵屍山血海。彭殷敗進關去,高扯吊橋,緊閉關門把守。慶真一見二子得勝,就鳴金收兵,報捷番王,擺酒賀功不表。

    且言彭殷失機一陣,隻任石家父子在關外罵戰,也不開兵,連忙寫下一道緊急文書,差官馬不停蹄,飛星進京。到了兵部投文,兵部見是緊急軍情,不敢怠慢,即刻轉奏漢王。漢王便問兩班文武道:"今日單於國無故擅進天詩,口出不遜之言,本當即日征討,以正其罪。姑念小邦無知,不興師問罪,他反起大兵來犯邊關,敢傷守將彭殷,誰代孤家統領大兵滅寇?有功之日,定加升賞。"問了幾聲,兩班文武並無人答應回奏。列位,你道是什麽緣故?隻因漢朝太平日久,不動幹戈,所以這些文武俱怕出頭,不敢領差。漢王問了一會,見無人回奏,不覺十分大怒,喝罵兩班文武:"爾等太平之時俱嫌官小祿薄,邊庭有事,不能與孤分憂,要爾等在朝何用?一概罷職,朕的萬裏江山俱不要了!"嚇得文武眾官一個個麵如土色,不敢出聲。隻見右班中閃出老將軍李廣,跪到金階,叫聲:"我主休要發惱,微臣情願領兵滅寇,隻消李陵為前部先鋒,包管殺他片甲不回。"漢王此刻改怒為喜,便道:"老卿家到底是將門之種,可掛征番大元帥之印。"當殿賜了三杯禦酒、兩朵金花,"可到禦教場挑選精兵十萬,戰將百員,任卿調用。"又加封李陵為前部先鋒之職。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