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曰:花蠶身子最風流,三月成絲在山頭。

    繡閣手持龍鳳剪,添妝肋豔製綾綢。

    話說毛相吃此一嚇,將筆擱下,正在猜疑,忽見家人慌張來到麵前,連叫:"相爺不好了!今有欽差大將李陵,帶領大隊官兵,密密層層圍住府地,不知為著何事,請相爺速速定奪。

    "毛相大吃一驚,口中不言,暗裏自思道:"今有軍兵無端圍我府地,莫非西宮之事發動,魯妃無謀,一定遭凶,怕隻怕漢王知道,老夫一家性命就難保了。"吩咐家人再去打聽。家人連忙答應,飛星出去一看,隻見槍刀密布,人馬呐喊,嚇得屁滾尿流,又來報道:"相爺不不不好了!總兵李爺已進府門,帶領多少官兵,口口聲聲要斬滿門。"毛相聞報,隻急得魂飛天外,魄散巫山,連忙除去冠帶,也不顧三妻四妾,也不問金銀財寶,也不愛殿閣樓台,就是相位也做不成了,隻為心中貪財愛寶,要害昭君,到今日事到臨頭,難免殺身之禍。想定主意,三十六著,走為上著。急急改換衣妝,帶了人圖,不敢逕出前門,悄悄溜到後花園內;又不敢開後花園門,隻怕撞見官兵,不是當玩的,膽膽怯怯四處張望,見西邊有個狗洞,可以容身出去,到了此刻,人急計生,毛相也顧不得洞內醃,將身趴在地下,慢慢鑽這狗洞出去,要想逃生。引得洞內一群狗子汪汪亂叫,急得奸相冷汗長流,又不敢作聲,怕的後麵有人追趕。鑽了半天,方出洞門。用泥一把將臉搽了一搽,成一個泥人,為的路上怕人認得,改頭換麵急急前行。隻可惜漢朝今日走了奸相不要緊,從此外國引動刀兵,不知中國何日方可太平,且自慢表。

    再言李陵不知奸相逃走,先將三千人馬團團圍住奸相府第,自帶了家將人等,一聲呐喊,進了相府,吩咐捉人,眾軍士答應,不敢怠慢,不論男女老少,見一個來拿一個,見兩個來捉一雙,眾家屬不曾走脫一個,單不見奸相蹤跡,李陵心中好不著急,又命軍士前後細細搜捉。眾軍士領命,忙個不住,又到內宅左右上房細尋,挑起天花,拆動地板,廚房、柴房、花園、茅坑都已走到,哪裏有奸相一個影子?急忙回報李爺。李爺此刻真正急殺,暗想:"奸相乃朝廷欽犯,若是知風逃走,叫我如何回旨?"且到大廳坐下,家將兩旁分立,先將奸相家私簿吊來一看,上寫著黃金五萬兩,白銀一千一百萬兩,有零製錢四十八萬串,珍珠三鬥,瑪瑙、珊瑚、玉器、寶玩等件共四庫,玉帶十七條。蟒袍六十八件,象牙笏五十七根,頭麵三十二副,四季衣衫箱子一千一百隻,陳設家夥、銅錫器皿不計其數,私宅本章信稿共七百八十五件,軍器馬匹將近三萬。看畢,十分歎息道:"這賊的家私啊,富堪敵國人間少,終使奸謀異誌多,若非我主英明,早為發覺,這賊必有一番不軌。幸宗廟在天之靈早露奸跡,明正典刑,也算是國家之福了。且住,本帥捉拿奸賊滿門,單走脫了此賊,這便如何是好?也罷,待本帥將他家屬勘問一番,此賊必有下落。"想定主意,吩咐家將帶毛黨家屬。早有家將把毛相正夫人米氏帶至廳前跪下。李陵道:"你是毛相何人?"米氏道:"犯婦是他的正室妻子。"李爺道:"你丈夫毛延壽,是誰送信知風逃走?速速招來,好讓本帥回複聖旨。"米氏道:"大人所問差矣!想大人奉旨抄沒犯婦一門,所謂迅雷不及掩耳,有誰來得及送信,放丈夫逃走呢?"李爺道:"既非走漏消息,如今你丈夫往哪裏去了呢?"米氏道:"大人所問又差矣,大人帶了許多兵將,把犯婦一門團團圍住,雖鴉飛也不能過去,豈有一個人就逃去之理?"李爺道:"莫非你藏在哪裏?可招上來。"米氏哈哈大笑道:"大人奉旨而來,犯婦內外俱可搜尋,怎麽倒問起犯婦來了!"這一句話,反問得李爺無言回答。沒奈何,又把毛府婢妾家人逐一細問,俱回不知。隻得把他家私簿收起,吩咐家將,把毛府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七百餘口,一一上了刑具,押出府門,用十字封條封了毛府大門,上馬進朝。將人馬仍發回教場駐紮,親到午門外交旨,等候駕臨不表。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