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迷途的船

    有句名言“不想做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曆來有不同的解釋甚至爭議。有一派意見是:不是每個士兵都能成為將軍,既然做士兵,就要先想著做好士兵的本份,至於做不做得到將軍,那得看能力和機遇等等。對於這種意見,我的回答:的確不是每個士兵都能成為將軍,但一個沒想過做將軍的士兵,除非機緣巧合,否則一定做不了將軍。

    有人在工作時感覺自己好像很倦怠,自己感覺很累,有時候還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這種感覺到底是什麽?

    有沒有認真想過,為什麽自己會出現這種情況?是付出與期望回饋不成比?還是根本沒好好認清自己,擺錯了位置?

    黃經理是人人稱羨的高薪族,最近常嚷著要休長假,甚至考慮放棄優渥的工作,因為她突然覺得生活沒什麽重心,沒有意義感,她想去慈濟當義工,尋找人生的價值。

    李先生已打定主意留職停薪一陣子,他最近工作不帶勁,愈來愈沒耐性開會,連敲打計算機鍵盤都不如往常清脆響亮,他力圖改善目前的工作困境,卻始終未能如意,隻好選擇暫時出走。

    剛休完假歸來的王小姐坦承,充飽電蓄勢待發的工作熱情隻維持一兩天,沒多久又陷入休假前的倦怠,現在,她又想休假了。這是怎麽回事?明明身體好好的,工作也差不到哪裏,睡一覺起來整顆心卻突然灰暗鬱結,不想工作,想去圓一場年少未完的夢想。

    究竟是工作過度付出,與實質上的報酬不符?還是工作不順,經常做錯,被老板刮胡子?如果工作倦怠感愈來愈頻繁,應如何克服?怎樣才能樂在工作?

    也有人會問自己我怎麽老是工作倦怠?政大心理係教授許文耀從兩個層麵揭露問題根源,一個層麵是企業經營者或主管,夠不夠體貼關心員工的實際需求。

    如果員工下班後須攬一堆工作回家,或為了平衡生計經常主動加班或四處兼差,這將不斷耗損員工能量,耗久後,影響到白天的工作績效與工作滿意度。

    有時候,部門主管忽略了工作複雜度帶給員工的困擾,總認為當年我可以這樣熬過,你為什麽不能。從心理學角度說,你當年可以,不見得我也可以做到,個別差異應該受到重視,不能拿同樣一把尺,丈量每個不同的個體。

    另一個層麵須回歸到個人根源,心理學家發現現代人的性格,舉凡與忍耐、承諾、超越、突破、毅力等有關的特質,愈來愈脆弱,也愈來愈會去計算。

    剛步入職場或新進員工,很容易因不熟悉遊戲規則而生怯,彷佛在迷霧中,沒有方向感,或難以忍受公司的要求、主管的責罵,慨歎不知意義何在,甚至憤而離去。

    至於有多年資曆的上班族,對於那些熟悉到像例行公事般,一再重複的作業流程,已無法從中獲得自我價值。

    中華汽車經理張世和比喻,像是蓋教堂的一群人,每天不斷堆磚頭,卻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麽,因為他們少了一張設計圖,不知道要怎麽蓋,蓋到何時完工,原本的熱情就在搬磚過程一點一滴流失,最後像行屍走肉。

    長期診斷企業員工,群英企管顧問公司董事長吳政宏認為,沒有設計圖的搬磚工作,突顯上班族工作倦怠的重要症結:缺乏人生方向與大目標。如果清楚自己的人生往哪裏去,知道要將自己打造成什麽,即使一路走來顛簸失意,也不會因一時失落,覺得疲累不堪、抱怨連連。

    上班族協會總幹事黃雅嫻分析來求助的上班族,若暫撇開企業文化或管理風格等結構問題不談,她認為有些問題出在個人性格而導致的人際緊張。即使是一點小困難,也會因同事之間無法彼此取暖,反應到工作態度上變得無力,加速對工作的倦怠。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