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職業生涯規劃這一概念逐漸“火”了起來,不僅高中生,大學生,甚至工作十幾年的人也開始考慮對自己進行理性的職業生涯規劃與設計,並求助於一些職業谘詢公司、應用一些專業的工具來輔助進行職業生涯設計。

    但他們麵臨兩個問題:首先,國內職業谘詢人員層次不一,許多人根本沒有心理學相關知識,應用的測評工具也五花八門,例如有的公司甚至應用卡特爾16PF,加州青年人性格問卷,甚至智商、動手能力等測評工具輔助進行職業規劃。其次,聘請專業的職業谘詢師費用比較高,超出了許多大學生能夠隨的範圍。

    許多人,尤其是大學生,不得不考慮自己進行職業生涯規劃,但這樣更需要借助一些心理測量工具對自己進行深入的剖析。

    應該如何選擇相關工具輔助自己進行職業生涯設計呢?

    其實,不同的心理測量工具有不同的應用目的,例如:卡特爾16PF、加州青年人性格問卷是人格個性的測量,瑞文推理是邏輯推理能力測驗。真正為職業生涯開發而編製的心理測量非常少,目前國外的成名理論隻有三種:

    Holland的職業興趣理論——強調興趣與職業的匹配。Myers-Brigs的人格理論——強調職業與性格的吻合。EdgarSchein的職業錨理論——強調價值觀、能力及興趣,甚至個性的融合。

    職業興趣(又稱職業傾向)測驗:

    霍蘭德是美國著名的職業生涯指導專家。他強調:同一類型的人與同一類型的職業互相結合,才能達到適應狀態。而“人”在一生,麵臨著許多職業的選擇、工作的選擇、職位的選擇、甚至具體項目的選擇,這些選擇是否能與其類型相匹配,自然也是影響其成功的重要因素。

    例如傾向與“人”共事並且在該方麵頗具技巧的人能在於他人的交往中獲得樂趣,並且喜歡人際交往中的領導、勸說、教導或谘詢等事務;對“數據”王國頗感興趣並具備一定才能的人傾向與通過詞語和符號表達出來的數字和抽象概念打交道;喜歡實用機器、工具、器械的個人則屬於喜歡“事物”的人,他們喜歡在實際的物理環境中解決問題。喜歡觀念的人可以從事抽象的、利用想象的工作。

    根據霍蘭德理論,職業興趣分為六種類型,每個人都歸屬於職業興趣中的一種或幾種類型。

    如下社會型:(S)

    共同特征:喜歡與人交往、不斷結交新的朋友、善言談、願意教導別人。關心社會問題、渴望發揮自己的社會作用。尋求廣泛的人際關係,比較看重社會義務和社會道德。

    典型職業:喜歡要求與人打交道的工作,能夠不斷結交新的朋友,從事提供信息、啟迪、幫助、培訓、開發或治療等事務,並具備相應能力。如:教育工作者(教師、教育行政人員),社會工作者(谘詢人員、公關人員、)。

    企業型:(E)

    共同特征:追求權力、權威和物質財富,具有領導才能。喜歡競爭、敢冒風險、有野心/抱負。為人務實,習慣以利益得失,權利、地位、金錢等來衡量做事的價值,做事有較強的目的性。

    典型職業:喜歡要求具備經營、管理、勸服、監督和領導才能,以實現機構、政治/社會及經濟目標的工作,並具備相應的能力。如:項目經理、銷售人員,營銷管理人員、政府官員、企業領導、法官、律師

    常規型:(C)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