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想要做些好吃的來感謝趙援朝,可有句老話說得好,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李美自認為比大多數人的手藝還不錯,可是沒有原料,這讓她有些傷腦筋。

    不過,多活過一世,是老天爺給她開的最大的金手指。所以,有些東西在這個時代覺得不能吃的,但是對於多活過一世的李美來說,卻是難得的美味了。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這是自古以來不變的真理。不過,他們這裏也沒什麽大山,大河的。就算有大山,山裏麵有野雞野兔什麽的,她也不會打獵。如今李美隻能把目光放在他們大隊裏的那條不大不小的河。

    說它不大,因為這條河從來沒有船在裏麵作業過。說它不小,因為要是夏天的時候下爆雨,這河就會漲水,要是小孩子貪玩在河邊玩耍的話,一不小心就會被衝下河去淹死。

    不過,這條河對他們整個生產大隊的人來說,還挺重要的。特別是夏天,天熱的原因,小溪基本上已經斷了流,整個大隊裏的人洗衣服什麽的就隻能靠這條河了。

    如今這條河,在李美看來,就是弄材料的好地方。如今不冷也不熱,下河摸螃蟹螺螄這些也不會覺得冷。

    螃蟹李美沒什麽期望,因為整個夏天以來,大隊裏的小孩子,每天基本上都在河裏泡著。不是摸魚就是摸螃蟹,魚和螃蟹怕是早被這群小孩子給摸光了。還好,李美的主意可不是打在螃蟹身上。她打的是這條河裏所有螺螄的主意。

    這螺螄,到現在為止,他們這裏的人都沒有人誰弄起吃過。別說現在,就算是以後十年內,都沒有人弄這個東西吃。最多,有人家裏喂著雞或者鴨子的人家,會去河裏麵捉些回來,再用石頭把螺螄砸碎砸碎喂雞鴨子。

    究竟是什麽時候開始吃螺螄的,好像是開革開放之後,村裏的年青小夥小姑娘去沿海城市打工回來,就把這一吃法給帶回來了。

    她之所以會做,是因為家裏的幾個孩子們每到夏天的時候就會跟著她們的夥伴結伴一起下河去摸螺螄,摸回來的螺螄,大多數會被她拿來喂雞鴨子。因為用螺螄喂雞鴨子,這雞鴨子就比較愛下蛋。

    當然了,她也不會把孩子們摸回來的螺螄全都喂了雞鴨,還是會留下一部分給孩子們吃的。算是給她們打牙祭。就因為經常做,她這手藝也練出來了,李美覺得自己的手藝並不比那些晚上那個賣大排檔的差。

    就現在而言,這螺螄肯定沒有一般紅燒肉吃香。可這蚊子再小,它也是肉。做出來給男人們下酒,也算得上是一盤好下酒菜。在沒有其他原料的情況下,這螺螄真不失一個最好的選擇。

    說幹就幹,吃了午飯,李美先是換了一身打有補巴的衣服,然後去灶房拿了一個水桶。現在還沒有塑料袋子,最方便裝螺螄的也隻有水桶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