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略:君人者,隆禮尊賢而王,重法愛民而霸,好利多詐而危。

    欲近四旁,莫如中央;故王者必居天下之中,禮也。

    天子外屏,諸侯內屏,禮也。外屏,不欲見外也;內屏,不欲見內也。

    諸侯召其臣,臣不俟駕,顛倒衣裳而走,禮也。《詩》曰:"顛之倒之,自公召之。"天子召諸侯,諸侯輦輿就馬,禮也。《詩》曰:"我出我輿,於彼牧矣。自天子所,謂我來矣。"天子山冕,諸侯玄冠,大夫裨冕,士韋弁,禮也。天子禦珽,諸侯禦茶,大夫服笏,禮也。天子雕弓,諸侯彤弓,大夫黑弓,禮也。諸侯相見,卿為介,以其教士畢行,使仁居守。

    聘人以珪,問士以璧,召人以瑗,絕人以玦,反絕以環。

    人主仁心設焉;知,其役也;禮,其盡也。故王者先仁而後禮,天施然也。

    《聘禮》誌曰:"幣厚則傷德,則侈則殄禮。"禮雲禮雲,玉帛雲乎哉?《詩》曰:"物其指矣,唯其偕矣。"不時宜,不敬交,不歡欣,雖指,非禮也。

    水行者表深,使人無陷;治民者表亂,使人無失。禮者,其表也,先王以禮表天下之亂,今廢禮者,是去表也。故民迷惑而陷禍患,此刑罰之所以繁也。

    舜曰:"維予從欲而治。"故禮之生,為賢人以下至庶民也,非為成聖也,然而亦所以成聖也。不學不成。堯學於君疇,舜學於務成昭,禹學於西王國。

    五十不成喪,七十唯衰存。

    親迎之禮:父南鄉而立,子北麵而跪,醮而命之:"往迎爾相,成我宗事,隆率以敬先妣之嗣,若則有常。"子曰:"諾,唯恐不能,敢忘命矣!"夫行也者,行禮之謂也。禮也者,貴者敬焉,老者孝焉,長者弟焉,幼者慈焉,賤者惠焉。

    賜予其宮室,猶用慶賞於國家也;忿怒其臣妾,猶用刑罰於萬民也。

    君子之於子,愛之而勿麵,使之而勿貌,導之以道而勿強。

    禮以順人心為本,故亡於《禮經》而順人心者,皆禮也。

    禮之大凡:事生,飾歡也;送死,飾哀也;軍旅,飾威也。

    親親、故故、庸庸、勞勞,仁之殺也。貴貴、尊尊、賢賢、老老、長長,義之倫也。行之得其節,禮之序也。仁,愛也,故親。義,理也,故行。禮,節也,故成。仁有裏,義有門。仁非其裏而虛之,非仁也。義,非其門而由之,非義也。推恩而不理,不成仁;遂理而不敢,不成義;審節而不知,不成禮;和而不發,不成樂。故曰:仁、義、禮、樂,其致一也。君子處仁以義,然後仁也;行義以禮,然後義也;製禮反本成末,然後禮也。三者皆通,然後道也。

    貨財曰賻,輿與曰賵,衣服曰襚,玩好曰贈,玉貝曰唅。賻賵所以佐生也,贈襚所以送死也。送死不及柩屍,吊生不及悲哀,非禮也。故吉行五十,奔喪百裏,賵贈及事,禮之大也。

    禮者,政之輓也。為政不以禮,政不行矣。

    天子即位,上卿進曰:"如之何憂之長也!能除患則為福,不能除患則為賊。"授天子一策。中卿進曰:"配天而有下土者,先事慮事,先患慮患。先事慮事謂之接,接則事優成。先患慮患謂之豫,豫則禍不生。事至而後慮者謂之後,後則事不舉。患至而後慮者謂之困,困則禍不可禦。"授天子二策。下卿進曰:"敬戒無怠。慶者在堂,吊者在閭。禍與福鄰,莫知其門。豫哉!豫哉!萬民望之。"授天子三策。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