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話之間,丫頭、養娘擺出早膳來。正待舉箸,忽聞雲板響,外麵傳道:"老爺回了。"說猶未了,華刺史早已走進中門,口中問道:"蔣大官在哪裏?"這蔣青岩連忙起身迎住,進了中堂。見禮完畢,以新待茶,各敘寒溫。華夫人在堂說道:"侄兒早到,尚未用飯,你且陪他吃了飯再敘。"華刺史聞言,忙叫抬過飯來,至親六人同吃。飯罷,三位小姐各回繡房去了,隻剩華刺史夫婦同蔣青岩三人坐談往事,各各感歎悲傷。華刺史道:"老夫隻因讀書一場,少忝科甲,受了前朝的大恩,不能身殉國難,苟全性命,避禍山林。幾欲遣人探取令尊令堂消息,又恐被人知我行藏,所以中止。不料令尊令堂竟作古人,可歎可傷。我也隻待你這三個妹子出室之後,我便同令姑母結個小庵,參禪學道,不複問人間事矣。敢問郎君可曾有家室否?"蔣青岩道:"國破親亡,此事尚未提起,且婚姻一事,不但女子擇人,即男子亦未可苟就,若浪聽媒妁之言,則誤人多矣。

    杭城內外也有許多貴家大族,反頻頻央媒來與愚侄說親,愚侄堅辭不允,隻因愚侄無意功名,若一入貴顯之門,恐未免隨波逐流,有負先人明德,所以遷延至今。"華刺史連連點頭道:"此論最高,郎君可謂孝子矣。但夫婦一倫,亦非小可,也不宜怠緩。"華夫人笑道:"隻恐世上要尋一個配得賢任這樣才品的也少哩。"正說間,一個丫頭拿了蔣青岩的禮單,雙手遞與華夫人,道:"這是先前蔣官人的禮帖。"華夫人道:"倒是我忘了。"忙接過來遞與華刺史。華刺史看了說道:"郎君何以客氣至此,自家至親,相念遠顧,已覺可感,這厚禮決不敢領。"蔣青岩道:"一芹三敬,望姑父姑母莞存。"華刺史見禮單上有詩扇,說道:"老夫正要請教佳詠,謹領詩扇足矣,其餘敬壁。"蔣青岩再三相強,又收了錦紗四端。蔣青岩分咐伴雲去取禮進來,伴雲領命。不一會,將紗、扇取到。華刺史忙將詩扇展開觀看,那詩道:國亡中表散他鄉,滿目春山惹恨長。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