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當時置於奧斯曼控製之下包括巴勒斯坦在內的中東地區也變成了戰場。英國為了牽製該地區的奧斯曼土耳其軍隊,與伊斯蘭教的統治者侯賽因締結秘密條約,支持他們起來造土耳其的反,允許他們戰後建立“阿拉伯國”作為報償,這就是“麥克馬洪書簡”。

    一次大戰後期,英國與法、俄爭奪中東霸權的鬥爭空前激烈,猶太複國主義者向當時勢力還盛的大英帝國表示:猶太人一旦在巴勒斯坦建國,將能夠充當歐洲防範亞洲的堡壘。而這正中英國下懷,兩者一拍即合。

    1917年11月2日,英國外交大臣貝爾福寫信給猶太複國主義者聯盟副主席羅恩柴爾德,宣布“英王陛下政府讚成在巴勒斯坦建立一個猶太人的民族之家,並將盡最大努力促其實現”。這就是有名的“貝爾福宣言”。美國也對這一宣言表示支持。

    1922年,國際聯盟通過了把巴勒斯坦作為英國委任統治地的決議。此後,英國以更有利的地位大力扶植猶太複國主義,推進大批猶太人陸續從世界各地湧向巴勒斯坦。“貝爾福宣言”得以踐行,而“麥克馬洪書簡”被廢棄。

    二、三十年代,大批猶太人移居巴勒斯坦,與阿拉伯人發生了激烈衝突。1936—1939年爆發了反英起義,史稱“阿拉伯起義”。起義迫使英國重新認識巴勒斯坦和阿拉伯人民的力量,加之為了聯合阿拉伯國家對付德意的威脅,英國於1939年5月發表白皮書,修訂了“扶猶排阿”的政策,導致英猶之間對抗。

    隨後,猶太複國主義運動脫離了英國,轉而投向美國。二戰中,針對納粹大肆屠殺猶太人,救濟猶太人作為一個國際性問題被提了出來。美國支持的猶太複國主義者對英國采取了強硬的態度,針對英國拒絕修改1939年白皮書的決定進行了一係列“流血的恐怖活動”。他們襲擊英國軍營、火車站、煉油廠、軍火庫等,在整個巴勒斯坦大搞暗殺、綁架、爆炸等恐怖活動。對於英國當局在1946年6月進行的鎮壓,猶太複國主義者采取了報複措施,於7月22日炸毀了耶路撒冷英軍總部大衛王飯店,造成91人死亡、45人受傷。

    聯合國分治埋下爭端

    麵對猶太複國主義者的恐怖攻勢,在美國的壓力之下,英國萬般無奈,隻得宣布將巴勒斯坦問題提交聯合國解決。從此,聯合國卷入了這一問題之中。

    1947年4月2日,英國政府代表亞曆山大·卡多根爵士在致聯合國秘書長賴伊的信中,要求把巴勒斯坦問題列入下一屆聯合國大會的議程,稱屆時英國將就它執行國際聯盟對巴勒斯坦的委任統治的情況提交一份報告。英國要求從速召開一次聯大特別會議,成立一個特別委員會,對巴勒斯坦問題進行實地調查,然後向9月間的聯大常會提出報告,以便使巴勒斯坦問題及早得到解決。

    英國的建議得到了大多數國家的同意。1947年4月28日至5月15日,聯合國第一屆特別聯大召開,會議的唯一議題就是英國提出的關於成立特別委員會並指令該委員會對巴勒斯坦問題進行初步研究。埃及、伊拉克、黎巴嫩、沙特阿拉伯和敘利亞等國要求增加一個項目,把結束巴勒斯坦的委任統治並宣布其獨立的議題列入議程,但這一議題遭到了大會的否決。蘇聯代表在發言中一反常態,明確支持猶太人的建國要求,認為不給猶太人建國的權利是“不公正的”,“是沒有理由的”。西方國家認為,蘇聯的這種做法是要削弱英國在中東的地位,分化西方聯盟以及在中東尋求立足點。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