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剛果行動(簡稱UNOC)(1960.7—1964.6)

    1960年7月至1964年6月聯合國剛果行動,主要是為解決比利時為奪回喪失的殖民地和維護當地政權而進行的一場重大行動。整個行動長達4年之久,共分為4個階段進行,即第一階段,1960年7月至9月,恢複法律與秩序,比利時撤軍;第二階段,1960年9月至次年9月,製憲危機,包括剛果總理盧蒙巴被綁架和謀害,聯合國秘書長哈馬舍爾德在執勤區機毀人亡;第三階段,1961年9月至1963年2月,結束加丹加省的分裂活動;和第四階段,1963年2月至1964年6月,鞏固剛果政府。這項維持和平行動,由維持秩序、調解衝突發展到聯合國部隊與當地部族武裝的尖銳武裝衝突,造成大量人員傷亡。維和部隊卷入了內戰,處境相當複雜,有著深刻的教訓。參加行動的部隊最多時(1961年7月)有8個營、約2萬名軍人和2000名文職人員和技術專家。這些人員來自阿根廷、奧地利、巴西、加拿大、剛果、丹麥、厄瓜多爾、埃塞俄比亞、加納、希臘、幾內亞、印度、印尼、伊朗、愛爾蘭、意大利、利比裏亞、馬來西亞、馬裏、摩洛哥、荷蘭、尼日利亞、挪威、巴基斯坦、菲律賓、塞拉利昂、斯裏蘭卡、蘇丹、瑞典、突尼斯、阿聯和南斯拉夫等32國。這是冷戰時期聯合國規模最大的一次維持和平行動。

    聯合國駐西伊裏安安全部隊(1962年10月—1963年4月)

    該部隊的特點是開創了由聯合國接管一個地區行政管理權的先例。1949年印度尼西亞從荷蘭統治下獨立,但西伊裏安的歸屬未定。因此,發生了該地歸屬之爭,導致1961年印尼和荷蘭的戰爭。在聯合國秘書長調解下,雙方於1962年9月15日達成了關於西新幾內亞(西伊裏安)的協議和停止敵對行動諒解備忘錄。規定從1962年10月1日起荷蘭把西伊裏安的行政權交給聯合國臨時執行局管理,到1963年5月1日再把行政權交給印尼政府。該協議為聯合國大會1962年9月21日第1752(Ⅶ)號決議批準。於是在聯合國臨時執行局下設立了:

    (1)聯合國軍事觀察員,由巴西等6國提供21名軍事觀察員組成;

    (2)聯合國安全部隊,由巴基斯坦提供1537名軍人組成。由於他們的努力結束了一場戰爭,維持了當地的治安和法律,完成了該地區的自決和擺脫宗主國的過渡。

    聯合國駐也門觀察團(1963年7月—1964年9月)(UNY-OM)。也門國內的軍人革命力量和王室複辟勢力在外國的支持下,發生了軍事衝突。1963年7月,聯合國為調停沙特與阿聯分別支持的也門內戰,授權秘書長組建了駐也門觀察團,共有25名軍官和1個連,核查戰鬥雙方脫離接觸並監督英國和阿拉伯聯合共和國從也門撤軍。

    聯合國駐塞浦路斯維持和平部隊(1964年3月至今)(簡稱UNFICYP)

    1964年3月為解決塞浦路斯的希臘族與士耳其族的衝突,聯合國駐塞浦路斯維持和平部隊成立,初期是為了恢複與維持當地法治;自1974年發生衝突後,該部隊任務包括監督停火和在希、土兩族部隊之間建立緩衝區。部隊最多時有7個營、6400人;現在仍有2100多人,來自11個國家。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