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最終麥克阿瑟的計劃得到了杜魯門總統的支持。9月初,美軍製訂出了作戰計劃。該計劃選擇了漢城西翼的仁川做為登陸地點。選擇仁川是一個非常冒險的舉動。仁川及其外島之間是一條極其狹窄的水道。落潮時它就是一條死胡同,甚至連船調頭的餘地都沒有。但正是因為這樣,這次行動才具有隱蔽性。計劃定在9月15日執行。

    在計劃執行前,美軍空軍對朝鮮海岸進行了大規模的迷惑性轟炸,轟炸重點是仁川以南的港口城市群山。直到入侵前兩天,美軍才突然把轟炸重點轉到仁川。

    9月15日拂曉,一支由兩艘英國巡洋艦、兩艘美國巡洋艦和6艦驅逐艦等19艘艦隻組成的龐大艦隊乘著高潮,浩浩蕩蕩地駛進仁川內海。一場兩棲登陸和抗登陸戰開始了。令人吃驚的是,麥克阿瑟的賭博獲得了出人意料的成功。北朝鮮人民軍顯然沒有對美軍仁川登陸的可能性給予足夠的重視,而把軍隊都調到了釜山前線,因此沒有組織十分有效的反擊。至15日天黑時分,戰鬥結束,美軍占領了仁川,有18,000人的美軍在這裏登陸,並運進了大量的軍需物資。

    但此時北朝鮮人民軍似乎仍沒有對仁川登陸後果的嚴重性有清醒的認識。美軍得以迅速向漢城推進。與此同時被圍在釜山一線的美國第8集團軍在沃克的指揮下也突破了釜山的包圍圈。朝鮮戰局迅速逆轉。在9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北朝鮮人民軍開始全麵撒退。9月25日,美軍奪取漢城。9月27日,美軍南北兩支軍隊已經會師。到10月中旬,聯合國軍已重新占領了韓國的全部領土,並已經向北朝鮮深入。

    韓國軍隊成為美軍的擋箭牌

    這時美軍麵臨一個十分嚴峻的政治問題,那就是聯合國軍越不越過三八線。安理會6月27日的決議規定,聯合國的目標應是“擊退武裝進攻和在這一地區恢複國際和平與安全”,“這一地區”應指南朝鮮。但美國軍政各界都認為美軍應當突破三八線,實際上他們也這樣做了。但他們需要聯合國的決議給他們的行動加以確認。

    1950年9月26日,由英國出麵向安理會提出了一項8國提案(英、澳、菲、荷、挪、巴西、古巴、巴基斯坦),該提案反映了美國的戰略意圖,蘇聯否決了這一提案。29日,8國又將這一提案提交第五屆聯合國大會。

    針對8國提案,以蘇聯為首的五國(蘇、捷、波、烏克蘭、白俄羅斯),提出了一項議案,該議案建議在雙方立即停止敵對行動並撤出外國軍隊後,由朝鮮雙方組成聯合委員會組織選舉,並由聯合國委員會對這一選舉進行監督,而聯合國委員會應包括與朝鮮接壤的鄰國。但這一提案沒有獲得通過。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