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2月~10月,伊朗又相繼發動了代表為“曙光1、2、3、4號”的四次戰役,但沒有取得什麽進展,戰爭進入相持階段。

    安理會謐責伊拉克使用化學武器

    1984年2月伊朗又發動了代號為“曙光5、6號”的攻勢,成千上萬的伊朗少年,每20人編為一組,冒著伊拉克的炮火衝入布雷區,為坦克進攻掃清道路。針對伊朗的“肉彈戰術”,伊拉克軍隊在南線使用了毒氣。伊朗隨即向聯合國提出控訴。

    經過實地調查以後,安理會主席於3月30日,發表主席聲明,強烈譴責使用化學武器的行徑,呼籲有關國家嚴格遵守禁止使用化學武器的1925年日內瓦議定書。6月,秘書長向伊朗、伊拉克發出同樣的電函,呼籲兩國政府作出莊嚴承諾,不以任何理由使用化學武器。但兩伊戰爭中大規模使用化學武器的狀況並沒有得到改善。安理會先後於1988年5月9日和8月26日通過612號和620號決議,強烈譴責兩伊戰爭大規模使用化學武器的行徑,要求兩伊履行禁止使用化學武器的11內瓦公約。

    “石油大戰”

    到1984年3月底,伊朗基本上停止了進攻。而伊拉克則在4~5月間發動了著名的“襲船戰”(油輪戰)。最多時,在一天之內,有8艘伊朗船隻遭到襲擊。8月伊拉克又開始襲擊伊朗最大的石油輸出港哈爾克島。伊朗以牙還牙,也開始襲擊伊拉克的油輪和支持伊拉克的科威特油輪。

    1985年1~2月間,伊拉克又先後對伊朗發動了6次地麵進攻。3月又展開了大規模的“襲城戰”,用飛機和導彈轟炸伊朗首都德黑蘭及其他40多座城鎮。伊朗也不示弱,開始用地對地導彈襲擊伊拉克城鎮。

    1986年兩伊戰爭再度升級。2月9日夜,伊朗出動了10萬多軍隊,發動了代號為“曙光8號”的強大攻勢。一路直指伊拉克第二大城市巴士拉;另一路,則迅速占領了伊拉克的重要港口城市法奧及阿拉伯河上的戰略島嶼烏姆拉桑斯島。

    伊拉克緊急調集軍隊,展開反擊,擊退了伊朗軍隊對巴士拉的進攻,並收複了烏姆拉桑斯島。為了緩解南線的壓力,伊朗又於2月24日在伊拉克北部,發動了代號為“曙光9號”的大規模戰略牽製性進攻,直指伊拉克最大油田基爾庫克。但伊朗所有的進攻,都被伊拉克軍隊阻滯住。

    1986年10月24日,伊朗再次集結軍隊發動了代號為“卡爾E拉—4”的試探型攻勢。1987年I月9日,伊朗再度對伊拉克的巴士拉發動代號為“卡爾巴拉—5”的猛烈進攻。2月上旬,伊拉克在巴士拉城外的5道防線,已被伊朗突破了三道。伊拉克總統和國防部長親自前往巴士拉前線督戰。伊朗於是在1月13日又在中部戰線發動了代號為“卡爾巴拉—6”的攻勢,以配合南線進攻。

    正當兩伊熬戰正酣之際,美蘇也開始介入兩伊戰爭。

    1987年4月,蘇聯租給科威特三艘油輪,並派軍艦為其護航進入海灣。5月,蘇聯油輪在科威特海域第一次觸雷。美國也宣布允許科11艘船隻在美注冊,懸掛美國國旗並由美國軍艦護航。5月,伊拉克發射的導彈誤中了美國導彈驅逐艦“斯塔克號”,這是兩伊戰爭後第一隻遭到襲擊的美國軍艦。

    聯合國598號決議

    兩伊戰爭久拖不決,引起國際社會的嚴重關注。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有史以來第一次在事先進行了非正式磋商,對決議草案事先取得一致意見以後,向聯合國安理會提出了一項決議草案。1987年7月20日,安理會一致通過第598號決議。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