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司法院副院長

    國民黨和平會議以後,孫科組閣是國民黨內部各派政治勢力矛盾爭鬥的產物,蔣、汪、胡均未給予孫科內閣切實的支持。孫科內閣財政問題尤為棘手。孫科派人接收國庫,未得分文現金,還拖欠銀行界一千萬巨款。孫科派人向上海銀行家借錢,銀行界人物拒不與孫內閣合作,不肯出錢。何應欽指使各軍代表四十多人,天天圍坐財政部,追索欠餉,弄得孫科一籌莫展,壓力很大。據了解內情的人說,孫科這一時期可以說是活受罪,他臉色十分難看,脾氣之大,超過任何時候。覃振、馮玉祥、李宗仁很同情孫科的處境,“在上海都大罵宋子文及銀行界,主張采取非常手段,把關稅鹽稅統稅的撥付基金部分,由政府議決收回,公債停付本息。如此政府可過好日子,而銀行界十之八九必關門,因為他們吃飽了公債,這一來不啻是致命傷”①。

    行政院副院長陳銘樞作為同僚,對覃振的言論有更確切的記憶:

    當時,立法院副院長覃振曾就此事對銀行界表示不滿。他說:“當宋子文任財政部長時,一年間發行公債三萬萬供軍費,當局不顧國庫損失,以半價抵消,上海銀行界利用機會,重利盤剝,對政府視同愚主,數年獲利,已甚可觀。”又說“中國資產階級,平時為政府承銷公債,重利盤剝,亂時為私利反對政府,將款存入外國銀行(時上海財團將現款存入外國銀行達二萬萬),真像猶太人,國可亡,私利不可不爭。”真是一針見血之語。④

    不久,蔣介石、汪精衛達成諒解,孫科於1932年1月24日辭職。28日,汪精衛任行政院院長,宋子文複任行政院副院長兼財政部長,蔣介石任軍事委員會委員,又升任委員長,此後,委員長成了蔣介石的專稱。孫科改任立法院院長,拒不就任,仍由副院長覃振代理。覃振一生最高的官職為代理立法院院長,時間極為短暫,大約隻有五個月。

    1932年1月28日上海淞滬抗戰爆發,中國國民黨黨部及國民政府臨時遷至洛陽。1932年3月1日至6日在洛陽舉行中國國民黨第四屆第二次中央全會,會議組織提案審查委員會,分為軍事、外交、政治三組,並推定召集人。覃振被推定為政治組成員,並與石青陽共同擔任政治組召集人。會議期間,覃振請辭立法院副院長,慰留。3月6日,中央政治會議議決組織西京籌備委員會,張繼任委員長,居正、覃振為委員。二中全會交議劃一刑法及劃一刑法補充辦法案。3月28日,中央政治會議決定籌設民意機關,保障言論自由,推於右任、覃振、朱家驊、邵元衝、陳公博、居正、段錫朋七委員起草民選立法委員、監察委員選舉法,由居正召集。5月9日,中央會議決定選任居正為司法院院長,覃振為副院長,邵元衝為立法院副院長,代理院長。

    有人說,覃振從立法院調任司法院副院長,是因為其不同意蔣介石特別提款案,引起蔣介石不快。據覃振家人說,李宗仁的秘書甘介侯在上海結婚,請覃振當證婚人。當時,中國剛有民航飛機,覃振出於好奇,乘飛機到上海參加婚禮,順便在上海玩了兩天。期間正趕上中央開會,覃振未到會。蔣介石詢問覃振怎麽未到會,司法院副院長邵元衝說:“有人看見他乘飛機往南飛,是不是到廣州找胡漢民去了。”蔣介石借口立法院不能沒人,指定邵元衝取代覃振任立法院副院長、代理院長②。 覃振得知邵元衝取代他,說:“我是選任官,不能隨便你們調來調去。”一氣之下,回家閉門不出,後經汪精衛親自上門勸說,才到司法院視事。

    11月,國民黨中央黨部及國民政府遷回南京。12月15日至22日,在南京召開中國國民黨第四屆第三次中央全會,覃振出席會議,被推定為提案審查委員會政治組成員,與伍朝樞共同擔任召集人,並在會議期間被推舉兼任公務員懲戒委員會委員長。覃振擔任公務員懲戒委員會委員長直至1937年辭職,共五年。這是他第一次擔任公務員懲戒委員會委員長。

    翌年,覃振請翦伯讚擔任他的私人秘書。

    翦伯讚在非常會議後與覃振分手,在上海、北平參加抗日救亡活動,又應諶小岑之邀,在天津意大利租界主編旬刊《豐台》,宣傳抗日。諶小岑是湖南安化人,五四時期曾參與周恩來領導的“覺悟社”,與左派人士有來往。不久,《豐台》被查封停刊,翦伯讚被當局逮捕。在審訊中,翦伯讚抬出覃振的招牌,讓有關人員“到南京去請教一下司法院的覃理鳴先生”。審訊官懾於覃振的威望,宣布翦伯讚有“反政府”罪,驅逐出境。翦伯讚後來移居上海,閉門收集資料,準備撰寫《史前史論》。

    1933年夏天,董維鍵登門找到翦伯讚。董維鍵也是桃源人,曾留學美國,獲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大革命時期任湖南省教育廳長兼外交特派員,後加入共產黨,遭蔣介石通緝,被迫轉入地下。翦伯讚見到董維鍵,提出加入共產黨,董維鍵說暫時不入黨更安全些,更有利於工作,讓翦伯讚設法盡快與覃振取得聯係,爭取覃振同情革命,協助做一些掩護和營救被捕革命者的工作。

    9月,覃振到上海,特地看望翦伯讚,對他的生活表示關心,同時覃振也透露出對蔣介石的不滿情緒。翦伯讚說:“生活苦一點還是小事,特務、包探天天糾纏,實在受不了,毫無安全感。”覃振說:“你可到南京去,南京的生活水準比上海低得多。用我的私人秘書的名義去住,不會有危險。”哩善振走後,給翦伯讚寄了50元錢做路費。就這樣,翦伯讚遷居南京,當了覃振的私人秘書,每月由覃振主管的懲戒委員會開支薪俸。

    翦伯讚到南京後,幫助覃振處理信件,常常待在覃振家裏,與覃振一同吃飯、做事。覃振看重翦伯讚的為人,妻子兒女稱翦伯讚為翦先生,兩家往來如同家人,關係密切。1933年覃振、梅鶴修及其子女攝於上海

    覃振知道翦伯讚是追求進步的知識分子,與共產黨關係密切,對蔣介石沒有好感,且受到國民黨特務的糾纏。這些情況,翦伯讚沒有向覃振隱瞞、掩飾。覃振十分信任翦伯讚,除了有老鄉關係,賞識翦伯讚的人品才學之外,對翦伯讚追求革命,他也是理解並設法保護的。 覃振講究交友之道,對於其他黨派的人,隻要不是漢奸,他也一直采取這一態度。

    (二)總理紀念周報告

    國民黨四大以後,蔣介石、汪精衛、胡漢民三派在共禦外辱,共赴國難,相忍為國的大前提下,實現了表麵上的“統一”。民國政府由蔣介石說了算,其所作所為也多為人所詬病,但並不是未進行國家建設。政府在軍事、財政、經濟、司法、教育、學術諸方麵進行了一些改革並取得了相應的成績。

    在教育方麵,1929年在校生三萬餘人,1936年增至六萬,教授以在美國受教育者為多,各大學研究風氣日盛,學術水準有所提高。

    在農業方麵,中國農業的根本問題是土地製度問題,土地分配不均,少數地主擁有大部分土地,農民50%至70/o的收獲作為地租。這些問題,是民國政府無法解決的。但是,自1933年政府開始注意改進農村經濟,特設農村複興委員會及中央農業試驗所、全國稻麥改進所、中央棉產改進所。1934年製定合作社法,1936年成立農本局,以便利農業資金流通,調劑農業生產,促進運銷。有誌之士尤其致力於注意改良農村運動,以期緩解農民的沉重負擔。

    當然,從根本上說,這些改良運動對於農村經濟的實際影響是微乎其微的。而且,國民經濟總收入的絕大部分用作軍費,有人估計隻有4/o用於發展經濟①。但是,無論如何,政府還是進行了一些經濟建設並取得了一些成就,盡管它是微不足道的。

    覃振作為國民黨內部反對派政治家進入政府,他與蔣介石的矛盾積怨並未因此消除,但是,他以相忍為國的精神,將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國家政治製度、經濟製度改革方麵。覃振自國民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以後曆任立法院副院長、代理院長及司法院副院長,多次擔任提案審查委員會政治組成員,參與規劃國家發展大計,對一些關係國家大局的問題能夠有相當深入的了解、思考。民國政府有一個特殊製度,即紀念孫中山,舉行總理紀念周活動。總理紀念周活動原由各部門領導人作政治報告,1930年1 1月國民黨第三屆四次中央全會以後,改為講讀孫中山遺教或工作報告,由政要作專題報告,宣講研究孫中山著述心得或國家政務。這一製度使政府高官能夠發表對國家發展的研究心得,提出建議,有利於集思廣益。覃振多次在總理紀念周作報告,其報告內容多切中時弊,關係國家大政方針。中國以農立國,農村經濟和農民生計關係國家的發展前途。而要獲得發展,有兩個問題是必須注意的,一個是資金投入,一個是人才培養。覃振就是以這兩個問題為切人點,進行分析、論述的。

    有關資金投入,覃振對農村金融問題進行了調查研究,並於1933年10月16日在政府總理紀念周作了《救濟農村與統製精神》的專題報告。

    報告開宗明義,稱中國以農立國,發展農村經濟必須解決資金問題。他首先闡述救濟農村與統製經濟的關係:

    中央近數月來工作,十分致力於農村經濟的救濟,最近組織全國經濟委員會,來統製全國農業、糧食.礦產、棉紗等,因此一般人對這個問題,非常重視。救濟農村與統製經濟,就是一個問題。因為農業本來是國家經濟的一部分,尤其中國是以農立國的國家,所以講到經濟,當然以農業為基本單位,所以救濟農村與統製經濟,是不能分開的。

    他提出,發展農村經濟,要注意兩個問題:第一,要取消苛捐雜稅;第二,解決農村資金匱乏的問題。覃振認為,中國的社會經濟畸形發展,農村資金匱乏,城市卻金融膨脹。上海是全國金融中心,全國資金集中上海,但沒有投入正當的活動。其原因是金融巨頭賣空買空,操縱經濟。因此,他提議要停止交易所投機營業:因為上海完全是一個投機的市場,一般富商巨賈,也專門喜歡作投機的買賣,更因為這幾年政府發的公債稍多,他們就專作公債的賣空買空,各種交易所就成了操縱金融的樞紐。國家金融的紊亂,資財的浪費,實在根於這個原因。

    現在,我們要穩定金融、調節物價,必須停止各種交易所的投機營業,才有辦法的。 他認為發展經濟有兩項基本原則,即重視人才,發展交通運輸。其具體內容為: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