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湘西同鄉會

    覃振這次亡命日本,與前三次不同。前三次他是以學生身份,參與政治活動。這次他是以政治家的身份,專職從事革命活動。

    二次革命失敗後,袁世凱建立起獨裁統治,國民黨遭到沉重打擊,逃亡日本的國民黨人處境困難。有的人甚至身無分文,隻能向熟悉的官費留學生借錢,買紅薯充饑。革命黨人中彌漫著悲觀的情緒。革命領袖孫中山和黃興對二次革命失敗的原因產生不同的看法,對以後鬥爭的戰略也出現嚴重分歧。孫中山主張聚精會神,一致猛進,持激進觀點。黃興認為袁世凱依持重兵,正值盛時,主張緩進。

    為了培養幹部,重振旗鼓,研究學問,黃興委托老同盟會員,曾任財政部部務次長的殷汝驪主持成立軍事學校,招收各省革命黨中的軍人,學員有陳銘樞、胡景翼等。學校沒在東京郊外的“大森”,代名“浩然廬”,後來都叫作“大森浩然廬”。數月後,又於東京郊區成立政法學校,學生多為同誌中的文人,如仇鼇、易象(田漢舅父,後於湖南被趙恒惕殺害)等。

    孫中山與黃興觀點不同。他決定改造國民黨,建立中華革命黨。

    孫中山是1913年9月開始建立中華革命黨的,當時隻有六個人;10月,有22人參加;11月,57人;12月,113人;1914年4、5月間已有四五百人。中華革命黨建立之初,參加者寥寥,是由多方麵的原因造成的。湘籍革命黨人多因追隨黃興而不肯加入。陳銘樞後來稱:“我當時知道,黃克強先生對此曾有意見,他沒有參加這個組織,但也不反對別的同誌參加,也沒有另進行組織”①。

    程潛等人就是因陳其美在新黨尚未宣布成立,就以青幫首領身份竊據組織部門要津,而拒絕加入中華革命黨的①。

    此外,孫中山要求所有以前的老黨員,都必須重新辦理入黨手續。凡加入中華革命黨,除了須宣誓絕對服從孫中山個人,簽字蓋章之外,還要加蓋手指模印。部分革命黨人認為加蓋手指模印有辱人格,拒絕加入中華革命黨。

    覃振在中華革命黨成立初期,因為在思想上與黃興更加接近,未加人中華革命黨。但他也未閑著。當時,湖南革命黨人組織了兩個團體,並且幹得熱熱鬧鬧,覃振是其中一個團體的領導人。

    湖南幹得熱熱鬧鬧的團體一個是由王道、楊王鵬、鄒永成、葛龐(天保)、蕭宏濟、譚蒙發起組織的“民義社”。民義社派人到國內活動,在湖南新化的礦山和醴陵的公司籌款,社務發展很快,所有長江各路碼頭都有他們的機關。

    另一個是湘西同鄉會。民義社成立之初,湘中、湘西、湘南各路人都有,但最初經費較為困難,覃振是湘西議員,他與同是湘西議員的李執中手中還有幾個“亡命錢”,他們用這筆錢接濟湘西經濟困難的同誌,並以此為基礎成立“湘西同鄉會”,目的也是為了革命。

    其實,早在同盟會成立前後,留學日本的湖南人就成立了湖南同鄉會、湘西學會。宋教仁曾在日記記述了他到日本後,參加湘西學會活動的情景。湘西學會每月舉行例會,到會者有五十人左右。湘西學會簡稱西路會、西路會場,後改稱西路事務所。宋教仁時常到西路事務所活動,有時開會;有時為死難烈士捐錢;有時與南路同鄉會聯合行動;有時與覃振或其他同誌晤談;甚至有時在那裏吃、住。宋教仁曾擔任西路事務所執行部書記,胡瑛曾任幹事長。他們還同時參加湖南同鄉會的活動,選舉黃興為湖南同鄉會會長,宋教仁也曾擔任判理長。可以想見,當年湘西學會是很活躍的。辛亥革命爆發前後,留學生大批回國,西路事務所是否繼續活動,未見明確記載。但是,可以說覃振這次流亡日本,又激活了湘西同鄉會。

    同在日本的楊思義記述了這時的情況:

    湘西有幾個議員如覃振、李執中(懋吾)等手中還剩有幾千塊亡命費,……他們恐力量不夠,乃縮小範圍,另外約一些湘西人成立一個湘西同鄉會。其名義雖不同,其目的也是想急幹,也時常開會,並派人到湘西去活動,組織軍隊,後來湘西人“頓竿子”(即上山稱王、聚眾起事之意)之風盛行,就算是他們播的種子。①

    同在日本的林祖涵也時常參加湘西同鄉會,據《林伯渠日記》稱,一次林祖涵參加湘西同鄉會,到會人數達80人②,可見湘西同鄉會人員不在少數。覃振妻弟宋南山也在東京,林祖涵有時拜訪覃振,有時找宋南山,彼此晤談,來往較多。

    黃興見一些革命同誌因自己與孫中山有意見分歧而不肯加入中華革命黨,認為自己在東京待下去於革命大局不利。1914年6月,黃興在寓所宴請孫中山之後,赴美國考察。

    7月,孫中山召開中華革命黨成立大會。9月,任命總部各部長,其後,又陸續任命各支部長。 恰逢此時,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留在東京未加人中華革命黨的黃興追隨者鈕永建、程潛、陳強、章士釗、仇鼇、覃振、周震鱗等一百餘人,每周聚會,討論世界大戰和中國革命的關係,研究歐洲戰事及辛亥革命後中國的政治局勢,並於1914年8月,成立了“歐事研究會”。(二)湖南支部長就在孫中山與黃興因意見分歧分頭活動的時候,日本加緊炮製控製中國的“二十一條”,並利誘威逼袁世凱,令其簽字。全國範圍的鬥爭形勢,也因此發生了變化,聯合一切力量共同對日,成為當務之急,國家民族大義之所在。黃興一改緩進觀點,主張立即發動革命,並派兒子黃一歐赴日本,帶給孫中山一封信,說袁世凱必將稱帝,三次革命發難時機已屆成熟,如有所命,極願效力①。黃興還在美國各地進行宣傳,為護國軍籌措軍餉。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