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伯特。布拉什是個飛機駕駛員,同時,他又是一個酷愛海底考古的人。1967年,他曾飛越過百慕大地區巴哈馬群島中的安德羅斯島和比米尼島。在飛行途中,他發現在水麵下幾米深的地方有一個長方形的灰色物體,它的幾何圖形十分完整,布拉什立即意識到這是人類的建築物,於是他拍下了不少照片。過不多久,他把這些照片送到了法國人迪米特裏。勒彼科夫手裏。後者原籍為俄國,是專門研究海底攝影的大學者,他發明了許多攝影器材,其中有電子閃光燈。

    布拉什的照片引起了勒彼科夫的極大興趣,但沒有使他感到過分的吃驚,因為他自己從飛機上也看到同一海域裏有一個約400米長的長方形的東西,另外,他還見到有一些筆直的線條以及圓形和形狀規則的物體。勒彼科夫帶著布拉什的照片找到了在邁阿密科學博物館工作的朋友曼森。瓦倫丁。曼森。瓦倫丁曾是耶魯大學的教授,同時他又是研究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以前的美洲文化的專家。他看到照片後,毫不猶豫地當即組織了一支探險隊奔赴現場考察。探險隊乘一架水上飛機在安德羅斯島海域上空來回盤旋搜尋。

    在巴哈馬群島的大礁帶,水並不太深,因此水麵下隱藏的東西比較容易看清。探測隊的隊員們果然找到了羅伯特。布拉什照片上的那個物體:一道30厘米厚的“牆”,周圍積滿了泥沙,看上去是一座長30米、寬25米的建築物的地基。為了仔細觀察這道“牆”,迪米特裏。勒彼科夫把自己設計的一個航行器交給了一支專門的小組使用。對比米尼島寫過一部材料十分豐富的著作的皮埃爾。卡納克把這個航行器稱做為“M114E”,這是一架名副其實的潛水飛機,配備有廣角鏡自動攝影機。有了這樣的裝備,探索工作才能夠真正順利地進行了。探測工作持續了好幾個月,不少著名人士參加了這項工作,其中有宇航員埃德加。米切爾和法國潛水員雅克。馬約爾。

    探測隊在1968年9月2日出發。隊員們發現水底有一片寬闊的由扁平的、長方形或多邊形石塊鋪成的石板地麵,這個地麵上的石塊每條邊有5米長,厚度從50厘米到150厘米之間不等,估計每塊石頭有25噸重。整個石板地麵長70米,寬10米。皮埃爾。卡納克說,這地麵似乎是由“大塊大塊的齊整的岩石用一種類似水泥般的東西膠合起來的”。後來,人們給這個規模宏大的建築物起了個名字:“比米尼大牆”。神秘的亞特蘭蒂斯(20張)  迪米特裏。勒彼科夫發表於《另一個世界》雜誌第6期上的一篇文章談到1968年9月發現的大牆時寫道:“這道牆的正麵十分挺拔,牆上麵的石塊砌得十分平整,使整個建築牢固平穩。”

    “石塊的內側有一些痕跡,據考證那是工具鑿琢留下的。考古學家們吃驚地看到,這麽多年來,這些牆竟頂住了海浪的侵蝕和颶風暴雨的襲擊。“隨後,一支新的探測小組又發現上層石塊是蓋在4根柱子上的。從此,考古學家們再也沒有懷疑的餘地了,他們發現的肯定是人的建築物。”

    後來,人們又進行了多次探測,證實了原先的設想。1971年,探測者們在東牆腳下開了一些洞,發現下麵還有一層石塊,是由6公分的水泥澆砌於第一層岩石下。然而,人類使用水泥的曆史才有多少年?!人們自然而然地想到,這可能是一個我們還不知道的高度文明社會留下的遺跡。

    1968年以來,人們不斷地在比米尼島一帶發現巨大的石頭建築群靜臥在大洋底下,像是街道、碼頭、倒塌的城牆、門洞……令人吃驚的是,它們的模樣,與英國南部索爾茲伯裏的史前遺跡斯通亨吉石柱和蒂林特巨石城牆十分相像。

    今天雖然已經無法考證這些東西始於何年,但是根據一些長在這些建築上的紅樹根的化石,表明它們至少已經有12000年的曆史。這些海底建築結構嚴密,氣勢雄偉,石砌的街道寬闊平坦,路麵由一些長方形或正多邊形的石塊排列成各種圖案。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