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領導人員,凡不從下級個別單位的個別人員、個別事件取得具體經驗者,犬不能向一切單位作普遍的指導。這一方法人須普遍地提倡,使各級領導幹部都能學會使用。

    在我國轟轟烈烈開展全國農業學大寨、工業學大慶的年代,把學榜樣、趕典型作為一種激勵方式在全國各地掀起的時候,西方則運用抽象的思維方式研究典型的作用也形成了一套新的企業管理理論。在美國學習日本企業管理的運動中,施樂公司的羅伯特·開普提出並倡導標杆管理。“一個將產品、服務和實踐與最強大的競爭對手或是行業領導者相比較的持續流程”,標誌著標杆管理理論的誕生。標杆管理逐漸成為企業優化、企業實踐、調整經營戰略的指導方法,並與企業再造、戰略聯盟並稱為20世紀90年代三大管理方法。

    1942年4月,在毛澤東的倡導下,《解放日報》把吳滿有多開荒、多打糧的消息登上了頭版頭條,普通勞動者的事跡登上如此顯要的位置,在中國報刊史上還是一個先例。

    1943年,大生產運動興起,《解放日報》大力宣傳黨的“自力更生,奮發圖強”、“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等方針;宣傳大生產運動中的先進典型。發表此類消息和通訊3000多篇,掀起了中國典型報道的第一個高潮,其中和而後迅速湧現的重要典型包括:趙占魁、劉建章、南泥灣大生產、南區合作社、狼牙山五壯士、董存瑞、王克勤等。建國以後,典型報道更是高潮迭起,抗美援朝中的上甘嶺英雄,黃繼光、羅盛教等都是“保家衛國”的典型。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卻為不平凡的事業奉獻著自己的熱情和生命。

    1952年11月,毛澤東同誌與團中央書記處談了四個工作方法,第一個就是“既要選擇典型總結經驗,又要經常到下級團委去視察,把‘蹲點’與‘打圈’結合起來”,強調了抓典型的重要性。二要看到典型就是水平。典型順應時代,反映方向,預示未來,體現規律,是一級團組織和團幹部政策理論水平,分析綜合能力,工作紮實程度等綜合素質的直觀反映。同時,典型還具有廣泛的代表性,代表著一個地方,一條戰線,一個領域的工作的最高境界。古人講:“欲求其上,必得其中;欲求其中,必得其下。”反過來,就是隻有高水平的典型,才可能有高水平的工作。三要看到典型具有巨大的示範帶動作用。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一個典型往往能夠改變一個群體、一個領域、一個地區的麵貌。四要善於發現、挖掘和培養典型。讓典型的成長符合和遵循事物發展的內在邏輯,不能硬性拚湊,更不能人為地雕琢和拔高。不要刻意求全,十全十美的事物是沒有的。某個單位或某個人,能在一個方麵,一個階段做出突出成績,就可以視為典型,不能要求其麵麵俱到。由此可知,毛澤東不僅重視典型模範的帶頭作用,而且憑借他超人的智慧,對如何選擇應用典型模範方麵有自己的獨創。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