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胃腸積熱證

    疹色紅赤,兼見脘腹疼痛,大便秘結或泄瀉,脈多見數風疹色紅為熱,腹痛便秘為腑氣不通,胃腸積熱之征。在治療上應以疏風祛濕,清瀉血熱為原則。

    飲食調養上對各種類似的皮膚病人,均宜以清爽清淡的素食為主,常吃具有清利濕熱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綠豆、冬瓜、絲瓜、黃瓜、黃花菜、水芹、荸薺、黑木耳、藕、胡蘿卜、西紅柿、西瓜、山藥、蛇肉、鯽魚、草魚、鴨肉等;忌食高粱厚味,甘肥滋膩,生濕助濕的食物,如動物脂肪、海腥魚類、酸澀辛辣、性屬溫熱助火之品及油煎熏烤之物,如生蔥、生蒜、生薑、芥末、胡椒、辣椒、茴香、桂皮、韭菜、茄子、蘑菇、海魚、蝦、蟹各種海鮮發物、牛、羊、狗、鵝肉類等。

    小滿養生食療方三款

    芹菜拌豆腐:

    材料:芹菜150克,豆腐1塊,食鹽、味精、香油個少許。

    做法:

    芹菜切成小段,豆腐切成小方丁,均用開水焯一下,撈出後用涼開水冷卻,控淨水待用。

    將芹菜和豆腐攪拌,加入食鹽、味精、香油拌攪勻即成。

    功效:平肝清熱、利濕解毒。

    冬瓜草魚煲:

    材料:冬瓜500克,草魚250克,食鹽、味精、植物油適量。

    做法:

    冬瓜去皮,洗淨切三角塊,草魚剖淨,留尾洗淨待用。先用油將草魚(帶尾)煎至金黃色,取沙鍋一個,其內放入清水適量,把魚、冬瓜一同放入沙鍋內,先武火燒開後,改用文火燉至2小時左右,湯見白色,加入食鹽、味精調味即可食用。

    功效:平肝、祛風、利濕、除熱。

    青椒炒鴨塊:

    材料:青椒150克,鴨脯肉200克,雞蛋1個,黃酒、鹽、幹澱粉、鮮湯、味精、水澱粉、植物油各適量。

    做法:

    鴨脯肉劈成2寸長、6分寬的薄片,用清水洗淨後淋幹;將雞蛋取清和幹澱粉、鹽攪勻與鴨片一起拌勻上漿;青椒去籽、去蒂洗淨後切片。

    鍋燒熱後加油燒至四成熱,將鴨片下鍋,用勺劃散,炒至八成熟時,放入青椒,待鴨片炒熟倒入漏勺淋油。

    鍋內留少許油,加入鹽、酒、鮮湯、燒至滾開後,再將鴨片、青椒倒入,用水澱粉勾芡,翻炒幾下裝盤即成。

    功效:溫中健脾,利水消腫。

    荸薺冰糖藕羹:

    材料:荸薺250克,藕150克,冰糖適量。

    做法:

    荸薺洗淨去皮,藕洗淨切小塊。沙鍋加水適量,將荸薺、藕同入鍋內文火煮燉20分鍾時,加入如冰糖再燉10分鍾,起鍋即可食用。

    功效:清熱利濕,健脾開胃,止瀉固精。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