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中期,科舉考試中盛行推薦的風氣,沒有門路很難被錄用。當時有個書生叫李固言,他出身低微,為人又忠厚老實,雖然自幼勤奮好學,很有才華,卻乏人引薦。經人介紹,李固言拜訪了一個地位比較低的官員,想請這位官員推舉自己參加科舉考試。後來這位官員升了官,當了科舉考試的主考官,他見李固言的文章不但文筆流暢,而且見解獨到,因此李固言被選為科舉考試的狀元。

李固言在朝廷做官後,仍然保持自己誠實耿直的本性,不像其他官員處事那麽圓滑。他心裏怎麽想的就怎麽說,從不做不誠信的事情。

一次,皇帝唐文宗讓李固言頒布發詔書,內容是讓降職的官員王堪去做太子的賓客,輔佐太子。可是李固言手捧詔書,站立不動。皇帝覺得很奇怪,就問他:“愛卿,你還有什麽事嗎?”

李固言考慮了一下,說:“臣,臣以為此事有些不妥當。”

皇帝很不高興地說:“有何不妥!事情已經決定了,你宣讀詔書就是了。”

李固言仍然沒有宣讀詔書,想如實地對皇帝說出自己的想法。他本來就有些口吃,一著急,竟不知怎樣表達自己的意見才好。皇帝看李固言仍不肯宣讀詔書,就自己生氣地離開了朝堂。

李固言回去以後,寫了一份奏折給皇上:太子是未來的接班人,應該由有賢德的大臣來輔佐,被降職的大臣不適合做太子賓客。

皇上看了,覺得很有道理,就把王堪改任了。

還有一次,群臣議事,唐文宗皇帝突然問文武百官:“朕聽說有些州縣官員不稱職,這事是真的嗎?”

眾大臣摸不清皇上心裏想的是什麽,又怕得罪人。雖然知道確實有些州縣員不稱職,但是沒人敢說。有的說沒有,有的說這是謠傳,有的則低頭不說話。

這時,李固言站出來說:“啟稟聖上,據臣所知確有此事,而且鄧州刺史李堪,隋州刺史鄭襄尤其不稱職。”

李堪是朝中大臣鄭覃舉薦的,他怕李堪的失職對自己不利,就馬上站出來辯解:“微臣了解李堪的為人。再說管理那麽多事情,有些疏忽是難免的。”

李固言還想繼續說些什麽,但是唐文宗把話題引開了,談起別的事來。其實,皇上知道李固言是個誠實人,不會胡說,是鄭覃怕受責備才巧言狡辯。可是他怕朝臣之間鬧矛盾,不利於國家,就沒再追問下去。

但李固言直言敢諫的舉動卻記在了皇帝的腦子裏,不久就提拔了李固言。誠實的李固言靠自己的功績連連高升,死後被追贈為太尉。

簡評:

在官場,許多人削尖了腦袋往裏鑽,在他人身後指指點點,評頭論足。到了正大光明提意見的時候,很多人卻又不敢直言進諫。李固言卻是個例外,誠信是他為官的準則,說話已事實為依據,而不是以利益。